健康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教育 > 正文

老年人吞咽障碍及其饮食策略

发布时间:2023-09-07    点击数:

老龄化是我国社会面临的严峻挑战,我国拥有全球最多和增速最快的老年人群。吞咽障碍广泛存在于老年人中却未引起重视,影响老人功能、健康、营养状况,增加死亡率和降低生活质量。

1.什么是吞咽障碍

吞咽障碍是由于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食管括约肌或食道功能受损,导致固体食物或液体从口腔至胃的运动障碍或传送延迟。简单来说,就是食物不能顺利从口经食道到达胃。

2.哪些疾病可引起吞咽障碍

很多疾病进展过程中都可出现吞咽障碍,包括正常退化。引起吞咽障碍的主要原因有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卒中、脑外伤、帕金森病、痴呆等;头颈部术后;高龄等。另外牙齿缺失、口腔敏感性减退、味觉和嗅觉改变、视力减退、目光注视与手的协调动作减退、独自进食、情绪抑郁等多种因素,都可能导致老年吞咽障碍。许多看似进食正常的老年人其实已患有慢性吞咽障碍。有研究发现,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中有40%存在程度不同的吞咽障碍,但本人和家属并不知道,并因此造成营养不良、体重减轻。

3.吞咽障碍的后果及并发症

吞咽障碍对老年人生活质量、心理等方面都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超过50%的患者会减少进食量,44%出现体重下降,41%在进食时有紧张或恐慌心理。患者常因饮水呛咳、吞咽困难、误吸导致反复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死亡,也可因进食困难而引起脱水、电解质及营养物质摄入不足造成严重的营养不良。

4.如何早期发现吞咽困难

家人发现老人有以下表现时应高度重视,提高警惕,及早就诊,请医生明确诊断:

不明原因饮水或吞唾液时出现呛咳;

吞咽时或吞咽后咳嗽;

进食时发生梗噎或进食后胸部堵胀感;

进食后有食物黏着于咽喉内的感觉;

进食时有口、鼻反流,进食后有呕吐;

发音困难;

痰量增多;

经常且反复发生原因不明的肺炎;

进食时间延长,或者需要用力吞咽或改变体位;




5.发现吞咽障碍后怎么办

一旦发现存在吞咽障碍,应就诊于老年综合评估门诊或神经科接受综合评定及指导,康复科进行评估、康复锻炼,营养科进行营养指导。

6.吞咽障碍患者居家饮食注意事项

就餐姿势、时机、环境 在进食时,要确保安全的饮食姿势,调整好桌子的高度、椅子(轮椅)角度。卧床患者要把床头摇起60°90°。脑卒中患者要保持清醒状态、睁开眼睛;进餐的环境要安静、宽松,关掉电视机或收音机,减少进餐者的分心;口中有食物时不要说话;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进餐,减少呛咳,增加进餐的安全性。

食物在口中的位置 喂食时应把食物放在口腔最能感觉食物的位置,脑卒中患者要把食物放在健侧舌面后部或健侧颊部,以利于食物吞咽。

进食量 掌握每次摄食入口适合吞咽的一口量。一口量一般在510毫升(克),或者1/3汤勺。防止量过多,使食物从口中漏出或引起咽部残留导致误吸。食物量过少,则会因刺激强度不够,不能诱发吞咽反射。

进食速度及就餐用具 为减少误吸的危险,要采用合适的进食速度,前一口吞咽完成后再进食下一口,避免2次食物重叠入口的现象。某些吞咽延迟或咽缩肌无力者,常需要23次吞咽才能将食团咽下,因此食团过大,速度过快,食物容易滞留于咽部并发生误吸。如果使用吸管容易呛,可改用汤匙、斜口杯或美国定量杯,控制进食量。

饮水呛咳时液体食物使用增稠剂 将增稠剂加入水、茶、果汁、牛奶、咖啡、肉汤鸡汤等液体中,用汤匙搅拌均匀后喂食。使用液体增稠剂,可减少饮水呛咳、纠正脱水情况。

食物质地的选择 不吃太黏稠的食物(如年糕、粽子等),不吃含颗粒状物质的饮品、甜品,不吃带骨的动物性食品,不吃干、硬、脆、难咀嚼的食物。不吃易引起吞咽窒息危险的圆形水果,如樱桃、葡萄等。

保持口腔清洁,预防肺炎 要经常观察患者口腔里、牙龈、舌苔、黏膜、假牙、有无口臭、唾液量等情况,及时清理口腔内分泌物。每次饭前饭后要漱口,如有假牙应摘掉清洗。选择合适的牙刷刷牙,保持口腔清洁,可有效预防肺炎的发生。

存在唾液、水分、固体、半固态食物误吸,基本不可经口进食者,尽早选择长期管饲,减少肺炎及营养不良风险。


分享

地址:北京海淀区花园北路49号  邮编:100191
联系电话:010-82266699  E-mail:bysy@bjmu.edu.cn

Copyright © 2022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京ICP备0508211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