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文化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室文化 > 正文

精神文明建设

发布时间:2006-01-12    点击数:

麻醉科精神文明工作评比汇报

我们许多医务工作者都知道麻醉科是一个高风险的科室,面对越来越多的高龄、危重、疑难、急诊病例,面对越来越多的需要解决急性疼痛的患者,如何才能提高服务水平,保障医疗安全,我们想了很多,也做了不少。在过去的一年里,从加强科室内部管理,全方位、多层次地改善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方面采取了一些新的举措,下面我们实话实说,就这一方面做一下工作汇报。

首先,我们制定并强化执行了患者的围麻期管理制度,从术前访视、讨论、谈话、签字、麻醉方案的拟定、危重疑难和特殊病例的讨论,药品、器械的准备,患者术中病情的监测、调控以及术后的跟踪随访,资料的整理归档,每一步我们都制定了详细的规程,要求科室的每一位工作人员都严格遵守执行。

人非圣贤,熟能无过。但是,优秀的医疗管理制度可以使我们规避风险,让患者的受益达到最大化。正是由于我们严格执行了这部凝聚着集体智慧和汗水的管理制度,麻醉科平稳走过了2004年。

任何有创医疗操作都有可能给患者带来医源性的意外伤害。为了常在河边走尽量不湿鞋,少湿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我们根据麻醉学科最近30年的发展和技术改进,制定了从硬膜外穿刺置管到漂浮导管留置,微创气管切开等一系列有创操作的常规和指南,并采取了严格的准入制度。主治医师集体对住院医师进行考评,高级职称的工作人员集体对主治医师进行考评。只有通过了考评,才能承担相应的麻醉和有创操作。这样就从人力资源的角度、从业务技术的层面,最大限度地保障了患者的医疗安全。此外,还将与麻醉工作相关的各种规章制度收集汇编整理成《麻科工作手册》,作为我们的行动指南。临床麻醉发现问题时翻开手册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原则,日常工作中有疑惑时翻开手册也可以知晓我们的行动是否合乎医院、科室和本专业的要求。

麻醉是什么?是不是打一针就完事?是全麻还是半麻?全麻后我会不会变傻?由于麻醉科长期在手术室内工作,缺乏足够的宣传,许多患者在手术前对麻醉充满了莫名的恐惧,或是对麻醉的风险知之甚少。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组织专人编写了这本图文并茂的小册子--《麻醉与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讲解了麻醉的原理,方法以及可能面临的风险等等。在手术病人住院或术前访视时送到他们的手中,使患者充分了解我们的工作和麻醉有可能带来的一些风险,实现了高品质的医患交流和互动。

生殖医学是我院的拳头产品,许多患者都不远万里,跋山涉水慕名而来。但是,在经过一系列的检查之后,需要面对在清醒状态下取卵的痛苦,有的患者因此而转投他院。在2004年,妇产科和麻醉科通力合作,经过多方努力,终于开展了无痛取卵技术,减轻了患者在医疗操作时遭遇的痛苦。

每每想到麻醉科这些点点滴滴的进步,我们脑海中就不由自主地浮现出我们身边那些可爱的同事。李群身怀六甲,大家都劝她该休息的时候就休息,但她却淡淡一笑说:科室人手本来就紧张,我就不休息了。就这样,她一直在耳鼻喉科手术室坚持工作直到临产。韩文勇同志家住大兴,每天披着星星来上班,带者月亮才回家,有一段时间工作特别紧张,他总是早出晚归,就这样,与妻儿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的他竟有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没有面对面和妻子说过一句话,没有亲手抱一下年幼的儿子。还有郑清,连续48小时既做心脏手术的麻醉,又做肝脏移植手术的麻醉,只休息了短短不到3个小时的时间。不久前一个周末的晚上,延庆县医院转来一个主动脉瘤的患者,病人情况特别危急,值班人手不够,便临时通知张耕同志来科加班,当时已是凌晨2点多钟,人人都在熟睡当中,可他接到电话,二话没说,就设法迅速赶到医院。就是他们,平时也有唠叨,也有埋怨,但是,在面对患者时,他们把这些唠叨,这些埋怨,都抛到了九霄云外,出色地完成了麻醉工作,用自己的行动,为病人至上的理念做了最闪亮的解释。

一直以来,我们都为自己是北医三院这个大家庭当中的一员而感到自豪。就在今天,就在此刻,让我们一起为北医三院拥有如此可爱的员工而骄傲地鼓掌吧!

分享

推荐新闻

地址:北京海淀区花园北路49号    邮编:100191

联系电话:010-82266699     E-mail:bysy@bjmu.edu.cn

Copyright © 2022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京ICP备0508211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