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大创新手术的完成后、危重病人经手术治疗抢救成功后,人们往往只把鲜花和掌声献给手术大夫,实际上麻醉医师在围手术期对病人病情的判断和处理直接影响着手术进程和病人的转归,他们是成功的手术的保障,是外科系统名符其实的幕后英雄。
2005年9月1日,我院进行首例心脏移植手术,心脏移植手术的成功与否不仅赖于供心的获取、手术技巧,受体围麻醉期的处理也至关重要。这名患者是大面积心梗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人,在使用大剂量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维持的情况下,左室射血分数仅有22%,血压勉强维持在80~90/40~50mmHg,而心率却在100~120次/分。病人长期使用利尿剂,近一个月来每日出量大于入量,存在严重的循环血容量不足。这给麻醉的实施带来极大风险。
麻醉科领导非常重视此例手术的麻醉,从四月份起就组织公关小组学习国内外文献,和心外科医生一起进行数次术前讨论,并派人到其他医院进行参观,以制定出合理的麻醉方案。
手术当日,麻醉科张利平主任亲自坐镇指挥,由两位有丰富心血管手术麻醉经验的张耕和李民医师担任主要的麻醉任务。由于近日来病人情况危重且非常不稳定,李民医师到病房和外科医生一起将病人护送到手术室。张耕医师迅速进行桡动脉穿刺,外科医生也顺利放置好主动脉球囊反搏装置,为麻醉诱导做好准备。麻醉诱导是整个麻醉过程中最危险阶段,任何失误都将会带来不良影响甚至严重后果。根据慢性心衰病人的病理生理特点(包括心脏的排血量依赖心率;对低氧血症耐受差;对低血容量耐受差;后负荷降低易致猝死;肾上腺素能受体下调,机体对儿茶酚胺反应差;循环迟滞等),麻醉师应用对循环和心功能影响最小的药物,并耐心地小剂量分次给药,根据病人意识、肌肉松弛情况和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调整,达到满意条件后轻柔地进行气管插管。三名麻醉师配合默契,从病人入手术室到诱导、气管插管和肺动脉导管放置完成,始终维持着病人生命体征的平稳。
在主要的手术步骤完成,成功复跳后,针对之后出现的不同程度的低血压、肺动脉高压、心动过速等情况,麻醉师适时调整不同的正性肌力药、血管扩张药,合理进行容量治疗,成功度过了体外循环并行、停机、搬动心脏检查吻合口等危险步骤,在手术医生的共同努力下,逐渐将移植后心脏的功能和病人的血流动力学状态整到满意的水平,最后将病人安全护送回心外科监护病房。
此例手术麻醉的成功不仅充分体现了我院麻醉科的技术水平,也是麻醉科团结一致的反映。麻醉科蒋建渝教授、王军副主任、郑清和徐懋医师等数月来也一直为我院的首例心脏移植麻醉进行着积极的准备,做了许多工作。我院麻醉医生是病人和外科大夫可以信赖的生命卫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