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慢性便秘?
存在以下情况,都考虑存在便秘:排便次数减少,每周少于3次排便;粪便干硬;排便费力;排出困难;排便不尽感;排便费时;需要手法协助排便。当便秘持续的时间超过6个月,就是慢性便秘。我国成年人的慢性便秘患病率比较高,达到4%~6%,年龄越大,患病人群更多。60岁以上人群中,高达22%的人都受到便秘的困扰。
慢性便秘有哪些危害?
慢性便秘可导致食欲不振、腹胀、口苦等症状;排干结粪便时,用力排便可导致肛裂、痔疮等;一些存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便秘后用力排便,还可能诱发心肌缺血、心功能衰竭、脑缺血等严重问题。
哪些人容易患慢性便秘?
女性比男性容易发生便秘;瘦长身材的人、生活在人口密集区的人易出现慢性便秘。
以下饮食习惯者容易出现慢性便秘:(1)摄入的食物过少,肠内容物不足以刺激正常的肠蠕动;(2)饮食过于精细,例如长期进食精米、精面等,缺乏食物纤维;(3)液体摄入量过少,粪便在肠道内移动缓慢水分被过度吸收;(4)服用减肥茶,某些减肥茶内含有泻剂成分,经常饮用也会导致或加重慢性便秘。
生活习惯对排便有重要影响,某些不良习惯可导致慢性便秘:(1)缺乏运动:(2)排便时同时做一些其他的事,比如看报、看小说、听音乐之类的,可抑制排便反射, 长期可造成慢性便秘;
社会心理因素也影响排便:精神受到强烈刺激、惊恐、情绪紧张、或注意力高度集中某一工作等,会使便意消失,形成便秘。抑郁障碍的患者也常伴有慢性便秘。
慢性便秘需要做哪些检查?
慢性便秘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大部分是功能性便秘,一部分是器质性疾病或药物导致的便秘。一些情况提示可能存在器质性疾病(如结肠肿瘤、腹腔肿瘤、结肠溃疡等),这些表现被称为“报警症状”,包括:发病年龄>40岁、便血、粪便化验潜血试验阳性、贫血、消瘦、明显腹痛、腹部包块、有结直肠息肉病史和结直肠肿瘤家族史。存在报警症状的患者必须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检查方式主要包括粪便化验、结肠镜、结肠造影等。
无器质性疾病的功能性便秘也存在不同类型,其治疗方法有所不同,因此也需要进行相关的检查来辨明类型,检查方式主要包括结肠传输试验、肛门直肠压力测定、排粪造影等。
慢性便秘如何防治?
首先应进行生活方式的改善。(1)饮食方面:三餐应规律,多进食纤维素丰富的食物。食物纤维体积大,可促进肠蠕动,包括麦麸、玉米、糙米、大豆、燕麦、荞麦、茭白、芹菜、苦瓜、水果等;一些油性食物有润滑肠道作用,无高脂血症、糖尿病的患者可经常食用,主要包括黑芝麻、蜂蜜、植物油等;还应多饮水,每日饮水量至少达到1500-2000ml。(2)合理运动:应每天坚持做适量的运动,如慢跑、散步等,对一些久病卧床的老年患者,逐步恢复活动更为有益。(3)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结肠活动在晨醒和餐后时最为活跃,在晨起或餐后2 h内尝试排便,排便时集中注意力,减少外界因素的干扰。
药物治疗方面,常用的治疗便秘的药物包括欧车前、麦麸、乳果糖、聚乙二醇、肠道促动力剂等。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
精神心理的调整:应认识到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睡眠对缓解便秘症状非常重要,保持良好睡眠。必要时可到睡眠障碍专科咨询专业医生。存在严重精神心理异常的患者应到精神心理科接受专科治疗。
生物反馈治疗:是一项有效的治疗便秘的手段,对于排便障碍型便秘和混合型便秘患者,采取生物反馈治疗能持续改善便秘症状、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
手术治疗:真正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的慢性便秘患者尚属少数。需要经过专业医生严格评估后方可采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