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手指粗细的管子穿喉而过,身体固有的本能让你无法克制呕吐反射,虽然医生不停的让你“放松点,不要使劲呕”,但是口水和眼泪不自觉喷涌而出,不停的干呕,10分钟后检查结束了,什么,我的胃没事,天啊以后再也不做了……”这恐怕就是你对胃镜的印象吧。
但是你知道吗?胃镜的历史只有不到150年,在这150年里,胃镜已经经历了巨大的飞跃。
公认的胃镜发明者是德国医生Adolph Kussmaul,1868年他在观看街头吞剑表演受到启发,发明了最早期的观察胃部的设备,一根长金属管,末端装有镜子,并为一名街头表演者进行胃部检查。可以想象整个的检查过程,病人躺在床上,在助手的帮助下头尽量后仰,一根金属管从口腔一直插到胃部。虽然这一壮举因为照明不足而未能成功,但这项举动让他成为世界首位将内窥镜用于胃部检查的人,从而也正式开启了胃镜的进化之旅。
随着工业革命和科学的开展,新的发明不断涌现,首先解决的是光源问题,开始人们改进的光源是通过将铂丝环进行加热产生光亮,后来爱迪生发明灯泡之后人们利用白炽灯对胃腔进行照明,可想而知当时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烫伤。另一方面,如何改善胃镜的柔软性从而减轻痛苦和改善观察范围是也是一个重要的改进。1932年,德国人Wolf和Schindler合作研制出第一个半屈曲式胃镜,它的光学系统由48个透镜组成,前端具有可屈性,可在胃内的弯曲30度到40度,使医生能清晰地观察胃粘膜图像。随着照相机的发展,1950年,日本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胃内照相机,被视为软式胃镜的雏形。
图为我国第一条wolf-schindler半曲式金属胃镜
1953年,对光导纤维技术出现了,3年后,美国人Hirschowitz成功研制了光导纤维内镜,这一发明使胃镜进入纤维光学内镜阶段,这种胃镜的镜身更加柔软,可在患者胃部回转自如,容易接近目标,没有盲区,病人的检查痛苦也减轻了不少。
1985年,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研发出对整个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电子内窥镜。电子内窥镜有点类似我们的数码相机,主要依赖于前端装备的微型图像传感器,可以将经过处理后的图像显示在电子监视器的屏幕上。它所呈现的图像更加清晰,并且可供多名医生同时观看,大大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
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超声内镜,高清晰度内镜,电子染色内镜,激光共聚焦内镜也不断被发明出来,这些设备能让医生不断拓宽视野,不仅能看得更清楚,发现更早期更细微的病变,甚至可以看到胃肠道之外的病变。并且很多消化道疾病也可以通过内镜进行治疗,比如早期胃癌,早期食管癌,胆总管结石等等都可以通过消化内镜进行治疗。
从早期的硬质胃镜到半曲式胃镜,到软式胃镜,患者痛苦已经大大的减轻了,但是医学家们仍然不满意,由于胃镜的痛苦主要来源于咽部的呕吐反射,人们发明了经鼻的超细胃镜,这是一种只有筷子粗细的胃镜,可以经鼻腔而不是经口腔进行检查,大大减轻了痛苦。
上图为鼻胃镜和普通胃镜的比较
医学的发展没有止境——胶囊内镜。
1981年以色列导弹工程师葛瑞尔﹒爱登在美国疗养期间结识了以色列胃肠病学家、消化内镜学家爱坦·斯葛柏( Eitan Scapa),并联想起了自己熟悉的智能导弹上的遥控摄像装置,由此产生了研制无线内窥镜的最初设想,他设想并成功研制了一种可吞咽的,胶囊大小的照相机,在通过胃肠道时,进行拍照并将图像传到体外。
借助各个领域的新技术,从街头艺人的表演工具到最先进的光学微电子科技,胃镜不断发展,但医生和患者都盼望的精准度与舒适度结合得十全十美的胃镜还没出现。但令人欣慰的是,超声内镜、电子内镜、电子染色内镜、胶囊内镜共存于临床,消化科医生可以结合多种因素选择最适合患者病情的胃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