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28日,来到高原满一个月了,作为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援藏副主任,我也逐步进入了角色。
早上8点50,我准时来到手术室,两周前受邀为这里的同道授课,我选择的题目是喉梗阻和气管切开,因为这类疾病十分危急,和手术室、麻醉科关系密切。40分钟的授课,我从解剖、病因、手术方法、注意事项、并发症等方面系统的讲解,受到了大家好评。然而我当时万万想不到,当天我就经历了人生中最紧急的一次喉梗阻抢救......
讲完课,我和主任助理吉宗讨论了第二天一位全组鼻窦炎患者的手术准备,又讨论了科室安排,看了几位疑难病人,再看看表,快12点了。下午没有手术,我帮助看了几个门诊病人,准备给上周参加科室考试的年轻医生讲解试卷,也和大家谈谈年轻医生的发展问题。晚上6点大家准时集合开会,正聊着,吉宗突然接到电话,告诉我,“老师,口腔科有个颌下感染的病人准备要做手术,需要我们做个气管切开。”
快下班了,联系要做气管切开?患者情况肯定比较紧急。“马上去看看病人情况,带上气切套管!”我跟吉宗说。
这时电话又来了,“老师,这边病人已经进手术室了,病人是48岁男性,有点胖,现在有呼吸困难。”
“好,我马上来,准备好气切包、尖刀大圆刀、吸引器、气切套管。”
第一时间赶到手术室,病人比我想象的重:口底蜂窝织炎引起的颌下、颏下、颈部间隙广泛感染,咽痛了4天,在当地医院输液不见好转,本打算今天坐飞机去内地的,都已经上了飞机,乘务人员看了他的病情,担心在飞机上发生危险,又护送着他回到了拉萨。口腔科朱主任看了他的病情,认为必须马上手术才有生机,否则病人很快会因为窒息死亡......
由于呼吸困难,病人坐在手术床上躺不下去,唾液也咽不下去,需要频繁吸痰。我摸摸他的颌下颏下,软组织肿胀质硬,再摸摸颈前也是硬的,由于炎症和肥胖,颈部轮廓很不清楚。气管切开估计不好做,我心想。看看血氧,是100%,还好。可我知道病人病情一旦稍有加重,或者插管不顺利造成喉部水肿,血氧很可能会迅速下降。
口腔科医生、手术室护士、麻醉科医生,甚至医务处领导都就位了。朱主任说:“病人颈部比较肿,估计直接气管切开不一定容易,我们先试行气管插管,如果成功,就能在安全有保障的情况下气管切开了。”大家都没有异议,麻醉科主任亲自操作,准备插管,可是插管过程出乎意料的不顺利,尽管采用了纤维内镜和可视喉镜引导,由于炎症导致患者口咽腔软组织肿胀的厉害,再加上大量分泌物,导致喉部结构根本看不清,病人的血氧也随之往下掉,60%,50%,40%……不行,面罩给氧!血氧回升到80%左右,麻醉医生想再次插管。
看了第一次插管的情况,我想经过一次插管刺激,喉部软组织肯定肿得更厉害了,估计再次插管更困难,要马上准备气管切开。“局麻药,大圆刀,吸引器!”我对护士说。
前期准备工作很充分,利多卡因马上递到我手里,我迅速在颈前注射了局麻药,这样可以减少手术出血。同时我侧头关心着这边插管的情况,血氧还在下降,已经到了20%以下!看来插管没希望了。“准备气切!”我当机立断做出决定。
“摆正体位,头放正中!”争分夺秒的时候,来不及想切不进去怎么办,时间就是生命,我从颈部切开皮肤,大致确定了一下位置后,进一步切开脂肪、肌肉,大量稀薄的脓液流了出来,看来气管前间隙也感染了!助手吸净脓液,气管应该在就在下面,中间只隔着一层筋膜了。我用钳子进行着操作,给力的助手吉宗配合分开筋膜,拉钩拉起,洁白的气管前壁暴露在眼前!“一切顺利!”我心中暗喜,切开气管前壁,放进早就准备好的气切套管,拔内芯,打气囊,连接呼吸机。
通气了!可当我兴奋的回头看血氧时,心却凉了半截,血氧0%,再检查病人,瞳孔是散大的,对光反射基本没有,听诊心音也消失了,患者出现了呼吸心跳骤停!心里迅速转了转念头,是管子没插进去?不对。是操作时间太长了?不应该,从切口到放管,应该只用了1分多钟,这是我做的最快的一次气管切开了。看来还是病情进展太快了!现在怎么办?记得我的大后方,北医三院耳鼻喉科王丽老师讲过,气管切开遇到呼吸心跳骤停,一定不要放弃,继续通气!
手术室麻醉师已经开始了行动,把床放平,心外按压!同时分次注射了两只肾上腺素。盯着监护仪上的心率、血氧指标,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怎么办?继续通气、按压,还好,经过了1分钟左右,漫长的1分钟,“自住呼吸恢复了!”有人喊道。慢慢的,血氧也逐步回到了100%,各项生命体征已经恢复正常。
这时口腔科朱主任体贴的帮我系好气管切开的固定带子,我则一屁股坐在椅子上,摸着突突直跳的心脏缓着劲,还好,巴罗主任休假的日子,我作为科室临床负责者,顶住了压力,手术成功。接下来朱主任为患者进行了颌下切开排脓手术,吸除了近200ml脓液,切口放置好引流,缝合,包扎,手术顺利。患者术后转入ICU,希望在ICU的精心治疗下能够尽快好转。
当晚从自治区人民医院遥望布达拉宫
回到病房,已经晚上9点多了,朱主任请我和吉宗补了一顿晚饭,我们聊了聊耳鼻喉科年轻医生未来的发展,感触颇多。回宿舍的路上,微风拂面,拉萨的夜空格外美丽,不远处布达拉宫的灯光格外明亮。回到家,收到吉宗的微信:“老师,通过这次抢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未来跟你一起进步。”通过今天大家的共同努力,拯救了一位可能会失去生命的患者。如何能在短短一年,把我所学教给大家,带动大家一起努力上进、增长本领,是我要面对的最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