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三院要闻 > 正文

中国医院科技创新发展大会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学创新研究院、北京学院路临床医学协同创新联盟成立五周年研讨会在京举行

作者:北医三院医学创新研究院 来自:北医三院医学创新研究院 时间:2024-09-09 文章点击率:

凝心聚智,奋进新时代。9月8日,2024年中国医院科技创新发展大会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以下简称“北医三院”)医学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创研院”)、北京学院路临床医学协同创新联盟成立五周年研讨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

大会会场

作为国家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引领者之一,北医三院召开本次盛会,旨在立足医疗机构科技发展视角,积极探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医院高质量发展与医学科技创新的路径。会议聚焦于如何因地制宜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创新药械及产业链发展等核心议题,为增进全民健康福祉贡献力量。

出席本次大会主论坛的多位重量级嘉宾中,有9位两院院士,和来自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北京市科委有关领导;北京学院路临床医学协同创新联盟单位高校、全国多家高水平医疗机构、科研机构管理者,以及14家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单位、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等160余家医疗机构、科研院所、企业界代表、专家等近1000人线下参加本次大会。同时,线上超8.5万人在线观看直播。

领导致辞


付卫主持

会议开场由北医三院院长付卫主持,他指出,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的力量及要素配置,同时强调要进一步强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体制机制改革,健全支持创新药物和医疗器械发展机制。本次大会旨在共同探讨,如何通过完善要素配置、创新发展机制、健全人才培养、依托科技创新,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金昌晓致辞

北医三院党委书记金昌晓在致辞中介绍了医院基本情况及医学创新研究院的发展历程。北医三院始终围绕医院高质量发展总体要求,在构建新体系、引领新趋势、提升新效能、激活新动力和建设新文化方面不断努力;坚持以临床工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度融合教学、科研与人才培养,紧紧依靠北京大学和北大医学厚道精神和学术积淀,以临床问题为导向不断推进科技创新。他期待全国各地专家同道一起,融通各方智慧,分享创新经验,共同探索医院科技创新新模式,全方位助力医疗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


乔杰致辞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北医三院医学创新研究院院长乔杰在致辞中强调本次大会核心目的有三:一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将医院发展融入国家科技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大局中;二是通过回顾医院在医疗服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成果,提振职工士气;三是邀请各级领导、各界专家共同探讨医院未来科技发展战略。同时强调,“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坚持以引领性学科作为持续发展的稳固支撑核心。作为北京大学附属医院,三院始终与北大、北医科技发展方向相契合,而作为临床医学等学科的重要组成,北医三院也同样有责任、有义务直面更大挑战。展望未来,要建设世界顶尖医学学科,推动医教研融合,注重人才培养,积极应用人工智能和量子科技等前沿技术,为推动我国医疗事业发展贡献力量,共同开创医疗科技的新纪元。


王云鹏致辞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王云鹏,代表北京学院路临床医学协同创新联盟单位致辞。王云鹏院士在致辞中回顾了联盟成立的背景,强调医学与现代技术的交叉融合是推动医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五年来,联盟各单位优化顶层设计、完善机制、积极整合资源、营造创新生态,尤其在新型医用材料、人工智能诊疗系统、可穿戴医疗设备和手术机器人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王云鹏表示,未来北航将与北医三院深化高质量合作,推动医学领域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力争取得更多突破性成果,为医学事业发展和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龚维幂致辞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龚维幂强调了科技创新在推动医疗健康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他指出,医药健康产业是经济转型的重要引擎,北京市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科技创新指示,科技创新成果显著,专利拥有量和技术转移成交额大幅增长,彰显了北京的领先地位。他高度赞赏北医三院创研院及学院路临床医学协同创新联盟所取得的成果,并表示将在医工交叉融合等领域的发展和探索提供支持,推动创新主体更高质量的发展,促进科技自立自强和人民健康。

图片
张学敏致辞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张学敏在作大会致辞时表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使命是将科研经费投入真正有创新价值的项目、资助真正有创新思路的科技人员,并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张学敏回顾了我国科研体系的学术评价标准的演变,从以影响因子为基础到以国际顶刊发表数量为标准,最终建立以卓越科学价值导向为标准的评价体系。他强调要鼓励临床医师参与研究,指出医学研究应既揭示疾病本质,又要改善临床结局,介绍了国自然今年试点的临床医师科学评价改革试点工作,并提出了新的希望。


刘登峰致辞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科技教育司司长刘登峰在大会上作致辞时强调健康是国家繁荣和人民幸福的基石,而科技创新是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关键动力。当前,医学科技领域面临机遇与挑战,国家在战略层面高度重视,不断完善卫生健康科技创新体制、出台促进卫生健康科技创新若干措施等。北医三院在医疗科技创新方面展现出强劲实力,积极与高校和企业合作,探讨创新模式和管理机制。此次大会为医院科技创新搭建交流平台,激发了科技工作者的热情与信心,他呼吁加强沟通合作,共同推动医疗科技创新,为实现健康中国和科技强国贡献力量。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学创新研究院、北京学院路临床医学协同创新联盟成立五周年


宋纯理主持

大会第二部分由北医三院副院长、创研院常务副院长宋纯理主持,他在发言中指出,北医三院创研院和北京学院路临床医学协同创新联盟成立五年来,始终离不开各位领导、成员单位、合作伙伴的帮助和支持。五年来,创研院立足国家需求,通过整合资源、加强合作,推动科技领域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果。


唐熠达作报告

北医三院副院长、北医三院创研院副院长唐熠达,作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学科技创新实践与探索”为题的报告。他指出,生物医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国家安全的战略新兴产业;而医院是医学科技创新的源头、枢纽、终端,加强卫生健康领域科技创新、促进医工结合、将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更多工具和手段。唐熠达总结了创研院自2019年成立以来,五年间从1.0时代迈入2.0时代:在空间、体系架构、项目资助、人才培养、学科交叉、概念验证、院企联合等方面取得的新发展。他最后分享了北医三院的一系列创新转化成果,强调未来要继续瞄准国家战略与临床需求,积极整合创新力量,构建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再到成果转化的全链条,不断推动科研成果从“纸面”落到“地面”。

北医三院医学创新研究院战略咨询委员会聘任仪式

北京学院路临床医学协同创新联盟加入仪式

随后,举行北医三院医学创新研究院战略咨询委员会聘任仪式和北京学院路临床医学协同创新联盟加入仪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王云鹏院士,北京化工大学校长谭天伟院士,北京大数据研究院鄂维南院长,北京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杨仁树受聘为北医三院创研院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2所、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北京舞蹈学院正式加入北京学院路临床医学协同创新联盟,不仅为医院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更为临床医学的创新发展开辟了多元切入点。

主题报告


李蓉主持

大会第三环节为主题报告,该环节由北医三院副院长李蓉主持。


谭蔚泓作报告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所长谭蔚泓,以“肿瘤诊疗的分子医学”为题,从分子医学的角度详细介绍了核酸药物研发、基于核酸适配体组学测序技术开发的历史和领域内挑战,围绕“核酸适配体组学(Aptomics)”系统介绍了核酸适体作为性能优良的分子工具,为深度解析细胞膜分子,绘制肿瘤细胞图谱以及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带来新机遇。


郑忠伟作报告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科教司监察专员郑忠伟以“推进卫生健康领域科技创新的新形势、新要求、新举措”为题作报告。他回顾了医学科技进步史,并指出人类健康水平的提升得益于科技进步。他还介绍了构建卫生健康科技创新工作新体系、团队遴选机制、项目组织管理方式等内容,强调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的重要意义。


邵峰作报告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学术副所长邵峰以“细胞焦亡、炎症和肿瘤免疫——从原创科学发现走向创新药研发”为题作报告。他指出创新药研发旨在满足临床需求,依赖于基础科学的支撑,中国在原始创新药物研发方面仍有不足,应加大投入,加强基础研究。他介绍了团队研究进展,并表示期待与更多科研人员合作,共同推动该领域发展。

圆桌对话

图片
圆桌论坛

大会第四部分为圆桌论坛环节,该环节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北医三院创研院院长乔杰主持。讨论主题为“因地制宜推动医疗机构高水平科技发展及跨学科创新平台融通”,分为“医疗机构科技发展、跨学科合作与人才培养”“医疗机构科技成果转化与医院高质量发展”“医疗机构在医药大健康产业中的机遇与挑战”三个话题展开讨论。

医疗机构科技发展、跨学科合作与人才培养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国际癌症研究院、北大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院长,北医三院创研院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詹启敏介绍了医学研究的重要性和特点。第一,临床研究是医学创新研究和科学科研成果落地最关键的环节,能够惠及民生,真正展示医学魅力。第二,医学研究和科技创新是一个医院走向一流医院的必由之路。第三,医学科技创新需要学科交叉。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党委副书记、原校长葛世荣,在圆桌会议中分享了团队的从煤矿智能化到医学人工关节磨损研究,再到手术机器人和触觉感知技术的多学科研究经历和取得的成效。全尺寸关节磨损试验显著提高了人工关节的耐用性,改善患者治疗效果。手术机器人进行了精准、微创研究,降低了医疗成本。团队还提出将触觉感知知识转化为大模型,帮助视觉障碍群体提升生活质量。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数据研究院院长鄂维南首先介绍了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AI对于医学领域的影响和推动,强调人才始终是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和医学科技创新的最重要力量,认为人才培养方面可以试行“AI+临床”的培养模式,通过创新研究生培养机制体制推进多学科深度融合,以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带动医学科技交叉创新。

清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曾嵘在讲话中介绍了学校在人才培养上的创新实践,并强调医工交叉人才培养与成果转化的重要性。清华优化课程体系,增强基础学科教育,创建多学科交叉环境,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医疗器械研发和成果转化方面,签署千余项转化协议,成功落地百余个医学项目。

中山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肖海鹏分享了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强调人才核心、创新驱动、合作动力和体系保障的重要性。中山大学拥有10个附属医院,临床医学ESI排名和学科排名均位居全国前列,已成功打造海陆空一体化重症基地,通过建设精准医学大科学平台、老年健康研究院等举措,致力于推动基础与转化研究的一体化发展。

医疗机构科技成果转化与医院高质量发展

北京市海淀区委副书记杨仁全在圆桌会议中强调,依托教育、科技和人才优势,推动医疗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至关重要。海淀区作为中关村核心区域,将聚焦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在医药健康领域的发展,已成立医药健康专班,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原创成果转化和临床研究,未来将加强服务,跨部门协作,打造海淀区的人工智能创新高地。

医疗机构在医药大健康产业中的机遇与挑战

联影医疗控股股东联影集团董事长薛敏强调了医-工交叉融合创新对医学科技和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认为面对全球科技创新浪潮带来的挑战,企业、医疗机构和管理部门需深化合作,强化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和对医工创新课题的支持,呼吁各方共同努力,取得突破性成果,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会场

主论坛结束后,召开院企联合研发中心项目午餐交流会,医院携手企业作为科技创新共同体向与会观众展示目前北医三院院企合作项目进展,彰显合作力量。

图片

下午,6个分论坛分别围绕前沿技术的探索、应用与支撑;创新药械与医用耗材的研发与评价;临床研究科学与规范化开展;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建设;AI与数据要素与智慧场景应用展开,并举办北医三院第七届创新转化大赛暨第八届科技成果推介会,会上,“中关村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专利预审员实践基地”举行揭牌仪式,正式落地北医三院!


分论坛会场

预见未来健康之光:北医三院医学创新转化成果五周年特展


北医三院医学创新转化成果五周年特展

大会特设预见未来健康之光五周年特展,分为“高水平产学研成果展”“高水平文章成果展”和“重点科研平台介绍”“院企联合研发平台”和“重点科研奖励”五部分,展示了近年来北医三院医学创新转化成果。同时融合展板、实物、视频、互动体验、企业方+医院方共同讲解等多种形式,为全体与会者带来了直观且深入人心的参会体验。

展台现场

多年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始终屹立于国家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不懈探索新时代医学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新机制。

站在新的起点,北医三院、北医三院创研院将满怀壮志豪情,向“新”而行,以锐意进取的开拓精神,勇攀医学科技高峰。坚持创新引领,推动医学科技的飞跃式发展。持续为健康中国战略贡献卓越智慧与力量,以实际行动践行医者仁心,守护人民健康福祉,坚定不移地为建成科技强国战略不懈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