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医三院有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均具有中高级滑雪技能,他们既可以滑雪,也可以救治滑雪伤员。他们是中国第一批“滑雪医生”的优秀代表,他们来自北医三院滑雪协会。
北医三院作为全国唯一一家同时覆盖北京、延庆、张家口三大赛区的冬奥会医疗保障机构,派出了近230名专家组成5支团队参加此次冬奥医疗保障,圆满胜利完成了任务,其中每支队伍中都有北医三院滑雪协会的成员。
周方教授是北医三院滑雪协会的会长。2015年北京申办冬奥会成功,2016年,在周方教授的倡议下,经北医三院工会批准,北医三院滑雪协会正式成立。目前,北医三院滑雪协会成员已由最初的十几人增加到六十几个人。他们来自不同科室,如骨科、运动医学科、妇产科、麻醉科、急诊科、眼科、成形科、康复医学科、危重医学科、药剂科、医学工程处、总务处等。
从成立之初到冬奥会召开的6年间,他们一直以服务冬奥为主要目标,不断进行滑雪技能和雪上急救的培训和演练,并被评为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北医三院优秀群体协会。
在2022年1月8日举办的北京大学冬季运动会暨首届“北大杯”滑雪比赛中,代表北医三院参赛的滑雪协会获得教工组团体冠军,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响应了3亿人上冰雪的号召。
此次冬奥会,滑雪协会中的10名队员全面参与了三个赛区的医疗保障工作。
周方在5G远程会诊中心指导伤员救治
来自骨科的周方会长作为延庆医院执行院长和北医三院创伤中心主任,多项任务一肩挑,不仅要为疑难病例给出最终的评判,指导创伤患者的治疗、制定手术方案,还要协调闭环内外的资源,与冬奥组委、卫健委、北医三院本部沟通。
冬奥会期间,每个抢救的夜晚,他都要亲自坐镇指挥中心,让整个医疗队感到有主心骨,让各个岗位的队员们稳步、有序地完成救治工作,成功救治了多个危重病例和复杂外伤患者,打造出了享誉冬奥赛场的“金牌医疗团队”。
杨钟玮在崇礼院区指挥中心工作
来自骨科的杨钟玮副会长在2018年通过了奥组委组织的滑雪医生现场测试并取得优异成绩,由于组织上安排他担任北医三院崇礼院区医务科长、北京冬奥会及冬残奥会崇礼院区指挥长,杨钟玮放弃了此次冬奥会滑雪医生(FOP)的志愿服务工作。
他从2021年11月测试赛开始到冬残奥会闭环管理结束期间的四个月中,承担协调张家口赛区2个竞赛场馆群、6个竞赛场馆、3个非竞赛场馆、1个冬奥村、32家闭环签约酒店的首诊医疗保障医院的协调组织工作,平均每天工作15小时,截止二月底,参与协调救治患者600余人,是整个冬奥会单所医院救治人数之最。
孟璐在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山顶医疗站值班
来自眼科的孟璐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担任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的雪道(FOP)医疗保障工作,作为党员,勇挑重担,勇于奉献,勇于担当,承担了训练道站点岗位和国际医生、中国医生团队的后勤保障工作,负责医疗站的保洁、物资补充、餐饮服务。
她在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不怕脏不怕累,用自己的形象、工作方式和周到服务,展现了中国医疗志愿者的风采。
白鹏(左)和德国滑雪医生Peter在FOP位点执行医疗保障任务
来自麻醉科的白鹏是高山雪道(FOP)滑雪医生。在男子速降比赛的时候,他在山顶出发台FOP 1位点正常执行任务。突然接到紧急呼叫,有一名外籍人士呼吸困难,急需支援帮助。他迅速安排好出发台的岗位轮替,前往医疗站支援队友。
这名50多岁的外籍工作人员在寒冷后感觉胸闷、呼吸困难、胸部压榨感伴有大汗,虽然其否认心脏病史,但经过快速检查后,他仍然怀疑不能除外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可能。在第一时间的紧急处理后,迅速将其转运至山下定点医院。后经检查,这名外籍人士确实存在心肌酶升高、可疑急性心肌梗死的情况。
国际滑雪医生队长、德国人Hans在比赛结束即将离境时给予中国滑雪医生极高的评价,认为中国滑雪医生“滑得快、救得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认可和尊重。
吕扬(左)与患者合影
来自骨科的吕扬是延庆冬奥保障中心医疗专家团队的队长。他率先进入闭环,连续奋战,在身着正压防护服的情况下,一天完成三台手术,彰显一位医生的坚守与付出。
在这27天里面,他出色地完成多台复杂手术,专业技能得到患者与队医的一致赞誉,“超完美的医疗技术”让世界看到中国医生的专业水平与能力。无论是专业技能、还是对外沟通,他都无愧于“金牌医疗团队”里的“金牌队长”的称呼。
怀伟(左)在国家高山滑雪中心赛道进行医疗保障工作
来自急诊科的怀伟作为冬奥会滑雪医疗保障梦之队高山组的重要成员,在延庆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承担了2022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高山滑雪赛事的医疗保障任务。
此次保障他首次和国际滑雪医生、国际巡逻队员组队协作,学习并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且与国际滑雪医生救治了数名受伤的运动员。希望今后能代表三院走出国门,成为国际滑雪医生的一员,为国际雪联的的高山滑雪赛事保驾护航。
郭琰(右一)与外籍运动员、队医合影
来自骨科的郭琰在此次在延庆冬奥村综合诊所提供医疗保障,诊所里负责门诊外科的工作,因为专业是骨创伤,所以接诊的外籍运动员和教练员也比较多。
因为要穿着防护服接诊患者,担心这会让患者感到紧张,为了安慰他们,他会在接诊时和他们闲聊几句,有的患者在复诊时可以认出被防护服包裹得严严实实的郭琰,高兴地继续上次的聊天内容。
在合影时,他们也会紧靠在郭大夫身边,甚至搂着他的肩膀,让他感到防护服不再是隔阂,大家都是奥林匹克大家庭里的亲朋好友。延庆冬奥村综合诊所也成为了传递友谊的窗口,让国际友人感受到了礼仪之邦的热情好客。
侯征在延庆冬奥村诊所工作
来自妇产科的侯征此次在延庆冬奥村综合诊所担任妇科负责人。她设计了中英文对照的妇科常见症状问诊表格。前期准备的医疗文书,以及冰袋等可能用到的各种诊疗物品,在工作中帮兄弟科室的同事们解决过燃眉之急。
此外,她协助医疗官工作,队友们笑称她把“行政医师”工作带到了冬奥村。其中最有趣的是充当“团队记者”,留下精彩瞬间。
敦元莉在张家口云顶滑雪公园做医疗保障工作
来自麻醉科敦元莉此次在云顶滑雪公园主要承担了雪上技巧和空中技巧的医疗保障任务。冬奥会雪上技巧项目的比赛场地坡度将近30度,雪面极其光滑,类似冰状雪,所以其保障工作的实施是云顶滑雪公园里最具挑战性的,对医疗保障水平有着极高的考验。
与其他比赛项目不同,雪上技巧和空中技巧的比赛均在夜间,要在将近零下30摄氏度的极寒天气里进行保障工作。虽然医疗保障工作条件是艰辛的,但是在保障过程中,见证了中国奥运金牌(空中技巧)的获得,感受到了运动员们不断挑战自我的勇气和为国争光的强大使命感,并为之深深感动,再次体会到了冰雪运动的魅力。
马鹏程在张家口云顶滑雪公园做医疗保障工作
来自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马鹏程此次负责张家口赛区云顶滑雪公园的雪上医疗保障,他于2021年11月4日进入云顶场馆群,从最开始的急救背包整理到后来的雪上救援,配合直升机救援,反复实践,开拓,摸索,最后参与了了2022北京冬奥会雪上技巧、单双板U型池、单双板坡面障碍、单双板障碍追逐、单板平行大回转、空中技巧等十八项赛事的医疗保障。我们每天保障雪道救援十余个小时(全户外白天+夜间),包括赛区全部的官方训练和预决赛的医疗保障,赛时的体感温度均在零下20-40℃ 。
他工作的救援点是整个赛区每条赛道最容易受伤,救援难度最大的点位,成功救援多名严重损伤运动员(个人救援次数约占全部比赛受伤运动员的五分之一,是所有冬奥医疗队员中,救援次数最多,执勤时间最长的。)承担了全体运动员,教练员,裁派员,国内技术官员,雪道平整员,志愿者,雪道警察的雪上医疗保障。
赛时救援及时,得到国际雪联医疗委员会副主席珍妮·舒特的好评,并在央视采访时说,中国的雪上医疗保障近乎顶级。遇到什么样的情况,中国的滑雪医生都能够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