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研究生7班党支部 裴文迪、刘芬婷
本文荣获北医三院“牢记初心使命 书写时代芳华”主题征文三等奖
郑杰老师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病理科主任医师,现任《中华病理学杂志》主编,以及多个委员会或杂志的副主任委员、副主编等,曾被国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获得过北京大学医学部桃李奖。
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在北医病理楼走廊深处的办公室,我们见到了郑杰老师。他正专心致志地阅读一份病理切片照片,进行远程会诊。见我们眼神中充满好奇,和蔼可亲的郑老师耐心地向我们展示了切片中的浆细胞浸润情况,分析了可能的病因,并出具了诊断报告。短短几分钟,郑老师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便将我们折服,交流的氛围也逐渐变得融洽。虽然已经到了退休的年纪,但郑杰老师依旧忙碌在他的岗位,继续为祖国的医学事业发光发热,这一份坚持和热爱让我们深受鼓舞和感动。
图注:郑杰老师在办公室。
作为一名1984年入党的老党员,郑杰老师向我们分享了他的入党心路历程。
“时代不断在进步,入党就是进步的一种方式”。谈及入党初心,郑杰老师如是说。他1946年出生,在祖国和党的培养下长大,并在文革前的最后一次高考考入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后服从分配留校继续工作。在考入北京医学院后,他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地加深了对党的认识,也不断地提升了对自己的要求。当时求学的条件并不如人意,无论是时代背景还是硬件设施,都是非常艰苦的。但是正是在这样的一个时期里,郑杰老师并没有放弃学习。他带教学生前,都会先从老师那里学习和复习带教的方法和知识,再将这些知识传递给学生,这样既学习了新的知识,也巩固了旧的知识。
谈起往昔岁月,郑杰老师的眼神中充满了留恋。工作初期,他加入了周恩来总理组织的敦煌医疗队,被派往甘肃省敦煌县的南湖公社,为当地人民检查身体、治疗疾病,同时对当地的医疗环境进行调查。郑杰老师提到,当时的他们内心热忱,党和国家指向哪里,他们的热血就朝向哪里,为了祖国事业义不容辞。南湖公社是敦煌县最小的一个公社,四周有一望无际的茫茫流沙,其西隅便是著名的阳关。在那段艰苦的日子里,郑杰老师和同伴们不忘初心,坚守岗位,为当地人民默默奉献,更在奉献中不断学习和进步。虽苦也乐,纯粹自如,便是对那段岁月的最好诠释。“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郑杰老师的青葱岁月也如这句古诗一般壮阔而长情,在这悠长的阳关中,他留下了一抹浓彩。
回到北京工作后,由于妻子的临床工作也十分忙碌,郑杰老师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年幼的孩子,一边自学英语。在每晚哄孩子入眠之后,他坚持自己学习英语两个小时,每每学至深夜。当时学习英语的条件艰苦,从收音机英语到电视英语。就这样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下,郑杰老师的英语水平从零开始一路爬升,最后顺利地通过了出国进修人员英语水平考试,取得了教育部的出国留学资助,前往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进行访问交流。
在出国访问的两年多时间里,在那斯德哥尔摩的郊外,郑杰老师参与到最前沿的科学研究中,在开放精神下进行学习和交流,获益匪浅。国外学习与生活的体验,让他对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也更加感恩祖国给予的机会,坚定了为祖国奉献的决心。于是在时值改革开放初期的1984年,郑杰老师坚定地选择了加入中国共产党,以激励自己不断进步,不断为人民服务。国外访学结束后,郑老师也毅然回到祖国的怀抱,继续为祖国的医学事业不断奋斗。
“对于时间,我是非常吝啬的。作为大夫,必须对得起患者;作为教师,必须对得起学生”。谈起人生遗憾,郑杰老师表示由于工作等种种原因,自己陪伴家人尤其是父母的时间非常少。在参加工作后的51年的时间里,他休假的总时间不超过三个月。正是如此长时间的投入,才成就了郑杰老师的光彩事业和杰出成绩。
图注:郑杰老师与研究生7班的同学们合影留念。
郑杰老师的谆谆教诲,令我们肃然起敬。同时郑老师提醒我们,选择了医学事业,就意味着终生学习,意味着一辈子的奉献,意味着难以忠孝两全。但是,医学事业是无私而伟大的,值得我们为之奋斗终生。在五十年代,清华大学时任校长蒋南翔提出了“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号。郑杰老师告诉我们,他已经完成了第一个五十年,现在要开始他的第二个五十年了。我们这一代的五十年也即将开启,我们又将书写怎样的故事呢?
在历史的各个时期,每位党员的任务有所不同,但是为着同一个目的,那就是为党的事业而奋斗,为百姓的幸福生活而拼搏。回首了过去的艰苦岁月,我们深深感受到如今的美满生活来之不易。同样是选择了医学事业的学医人,比起郑杰老师当年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现在的时代为我们提供的条件更加充裕和完备。比起当年各种检验检查需要自己动手的临床环境,如今的临床工作也似乎更为轻松和程序化。像郑杰老师一样的老党员们是社会、历史给予我们的一笔无形的资产,他们发光发热,书写一个时代的芳华,直至贡献完自己的一生。感恩时代,我们年青一代将跟随老一代党员的步伐,坚持党的领导,在更好的条件下创造更好的医学事业,用我们的青春之笔书写芳华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