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感染疾病科党支部 张碧莹
本文荣获北医三院“牢记初心使命 书写时代芳华”主题征文一等奖
成长到底是点滴积累形成递进式,还是关键事件刺激顿悟式?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很多心理学家、教育学家还在持续探讨中。而在我心中,答案已经明晰,我暗暗地选择后者——一夜长大。
在真正遇到困难之前,你很难去理解前辈的伟大,也许你会被感动,但是你认识的高度和层次是远远不够的。我会为了很多事情和特殊时刻而热泪盈眶,比如董存瑞炸碉堡,比如奥运选手顽强拼搏夺冠等。这些英雄的事迹拓印在鲜明的时代背景下,我们会被他们所激励,但是却知道终究不能成为他们那样的人,也很难去感受他们面临困难的情景和执行决策的艰辛。
我第一次清晰地感受到自己正踩在历史的节点上,就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来临的时刻。我非常确信地知道,这个和医学相关的重大事件将来会被写成各种各样的回忆录,会在各个领域作为政治经济影响力评估的重要内容,尤其在医学史、感染学教科书上都将是记录人类与病毒斗争浓墨重彩地一笔。而我,作为一个感染疾病科的小大夫,疫情来临的时候,我还只是一名管着一个病房的主治医生。基于历史的经验,过往的知识,感染疾病专业医生的敏锐,都让我们嗅到了不一样的紧张气息。
我依旧清晰地记得,2020年1月21日(腊月二十七),当全国人民都在喜迎春节的时候,我们就迎来了第一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为了应对突发情况,守好医院发热门诊防线,我们放弃了休假,退掉了车票,排班一轮一轮变更,每个人都做好了可能随时被召唤加班的准备。但是,我想说,这是我当医生这么多年以来,第一次心生恐惧。一种巨大地无力感让整个人好像深深被近在咫尺的死亡威胁所裹挟……
我虽然经历过2003年北京的“非典”,但彼时还是作为医学生,留守在校园,对自己负责就行。而此刻的我,不经意间已经成为一名一线抗疫的大夫,面对未知的疫情,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有能力去担起这个职责。那种感觉就像第一次分娩,孩子已经生出来了,可自己还是个孩子,并不知道如何成为一个称职的母亲。我的心情一直在飘荡和游曳,恐惧和焦虑一直在撕扯着我。为了平复自己,我还是依照惯例,去历史书籍中找答案。我回顾了世界上所有重大的瘟疫事件,近代史的流感大爆发,还看了很多“非典”的故事和人物传记。
我当时有很多的困惑,但最终得出两个结论。第一,重大疫情真的会改写历史,真的会无情卷走很多人的生命,比如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第二,每一个面对“非典”的一线人员,他们总会不约而同地提到一个词:自然而然,那是因为他们本能地感觉这就是他们应该做的事情,并不需要去多想什么。当疫情真的来临的时候,我想不明白他们是怎么克服自己的恐惧勇往直前的,他们真的能做到临危不惧和波澜不惊吗?
于是,那一天我在自己的朋友圈发了下面这段话:“不确定有的人是不是生而伟大,感觉渺小的自己对生命充满了过多的留恋……也会因为微小的事情而有过多的烦心,也可能对自我的认识还不够完善,或者还略显矛盾”。那一夜,我想了很多很多,从人生使命、存在意义,到我的家人,从我这辈子最开心的事情、最想做的事情,到我想做还未做的事情,一夜辗转无眠。我也征求和询问了家里的意见,关于我应该选择躲在家里还是逆行而上的问题,我的父母和爱人在沉默片刻后对我说:“无论你做出什么样的决定,我们都会无条件支持你。”后来我体会到,他们当时的心情是多么得两难。如果鼓励我冲向前去,前途生死未卜而他们并不能承受;如果让我临难而退当逃兵,他们会觉得有违对社会的使命和职业道德,以及未来的某一天我可能会长久地陷入自我谴责无法自拔。更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我的公婆很快就给我吃了一枚定心丸。他们说:“平时我们就提醒过你岗位的危险性,让你居安思危,要对自己做好长远规划。但现在是特殊时期,国家和社会亟需你的时刻,这个时候咱可不能退后,也绝不能当逃兵。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你一定要克服困难迎难而上。”那一瞬间,我已经明白和坚定了自己的方向,理解了什么叫做“自然而然”。
其实我并不敢告诉家里当时所要面临的真实情况,因为我知道这只会平添他们的担心,并无任何裨益。我在心里默默地做了两个决定,第一要尽可能做好防护,和我的同事战友并肩奋斗、互相守候,保障彼此的安全;第二要尽可能保护好我的家人,尽量不回家,不把病毒和危险带给他们。既然我选择了这份职业,这个岗位,就应该预想到这份理所应当的付出。就像和平年代的战士,必须时时刻刻为战争做准备。冲锋陷阵的时候不可以贪图安逸,畏缩不前。后来我深刻意识到,只有像我一样有更多的人冲锋在前,齐心协力战胜病毒,疫情才能更快地得到控制。只有“大家”安全了,我才能更快更安心地回到“小家”去团聚。控制疫情蔓延,就意味着更多的人可以生活在安全的环境里,这就是医生这份崇高职业的意义所在。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挂在嘴边的誓词不再空洞,此时化作的不仅是一份沉重的责任,更是一份深切的信任。想明白了这一点,我就放下了心里的负担和压力,热情忘我地投入到跟以前完全不同的工作环境中去。
图1 张碧莹在发热门诊一线工作
我的乐天主义作风让我很快就适应了疫情下的工作,忘记恐惧之后会更专注于细节。越投入越会发现工作的意义和乐趣,更理解社会的恐慌和大众的不易。在发热门诊,我接触了解到了许许多多武汉人归京的故事,看遍了形形色色的发热患者来院的装备,我觉得我对世界的理解变得不一样了,而我的情绪从最初像被激惹的小野兽变得像一汪缓缓流淌的小溪,平和而延绵。
促使我发生这样的变化,除了自身的感悟成长,工作的体验经历之外,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我接受了太多的恩情。虽然经历了短期的物资短缺,但春节过后很快就得到了八方的援助,伴随而来的其他科室人力的支援,各大企业物资的相助。那些感动的过往,历历在目。那些帮助过我的人,终生难忘。我和同事战友们一直在互相鼓励支持,一起笑着、唱着、流着泪盼着疫情过去。那时候,我有一次发出一声不由自主的咳嗽,牵动着我的神经,我都开始嫌弃自己,但是我的小伙伴们并没有,还暖心地给我买了梨汤。我女儿的班主任老师让全班同学每个人给我录制了“张医生加油”的视频,还给我写了一封感人肺腑的信件。
图2 张碧莹与感染疾病科同事们并肩战斗 这些珍贵的瞬间,我会泪目,我会铭记于心。还记得援助我们感染疾病科的一位麻醉科医生联系了一家企业赞助,企业老板在听说了我们的事情之后,将疫情期间高价购进的2000个口罩,全部捐了出来给我们。为了确保点对点投放,需要事先约定一个暗号。我自告奋勇,开车去取口罩的时候,看着空无一人的街道上,我忽然意识到自己对这个生活了20年的城市动了真情。到了约定地点,取口罩的时候,保安大哥要和我暗号接头,问我暗号是啥?我小声回答说:“故人西辞黄鹤楼”。保安大哥突然朝着我举起右手振臂,用浑厚的嗓音高呼:“孟浩然加油,加油,加油!”然后就眼睁睁看着一箱又一箱的口罩填进了车里。那些口罩砌满了我整个车后备箱、后座,我突然觉得视线一点点模糊了,回来路上就像怀揣一车金元宝一样,情绪变得无比激昂。那一刻,我觉得自己有了英雄情怀。
直到后来我才意识到,这次和病毒的战斗,其实每个人都参与了其中,每个人都在贡献着自己,拼尽了全力。正是所有人的全力以赴和牺牲隐忍,才能够换取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的迅速胜利。而经历了这些事情之后,再回首,我觉得能够投入到一线是我的荣幸,是对我的考验和人生转折。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其实我会为之前动过退缩的念头而羞愧,但是我仍然选择说出来,因为这是真实存在的。而我也很庆幸在各种思想斗争之后,我依然做出了一个让我无悔地勇往直前的决定,因为这也是真实存在的。我相信未来有一天,如果再遇到同样考验的时候,我会变得更加淡定。我也会做到像前辈医生那样,用一颗平常心看待,把它看成是一件“自然而然”,必须要去努力完成的事情。以我“新冠过来人”的身份,我会以切身体验去安慰那些更年轻的小大夫。我想说,不是所有人都能一开始就义无反顾,但是犹豫和挣扎之后,可以试着去自我成长,去相信内心会强大,去做出正确的选择。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一句曾经以为自己懂得,现在却有了更深刻领悟的一句话——“因为懂得,所以慈悲”。经历了一些风风雨雨之后,我们对于人生观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都开始突破,我有种恍然大悟,一夜长大的感觉。
谨以此文,记录一名普通党员成长和进步的心路历程,见证那个曾经慌乱而又迷茫的自己,迎接蜕变后勇往直前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