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责任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 社会责任 > 援藏支边 > 正文

北医三院医生来到阿里

作者:邓晨辉、范翔 来自:信息管理与大数据中心、眼科 时间:2024-07-23 文章点击率:

近日,为推动白内障复明手术技术下沉,提高有效白内障手术覆盖率,同时,强化区县级信息平台建设,推进 “互联网+医疗健康”模式应用,应阿里地区卫生健康委员会邀请,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第九批援藏专家,眼科范翔副主任医师与信息管理与大数据中心项目管理科邓晨辉副科长前往西藏阿里地区开展白内障筛查、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帮扶,并对当地医院的信息化工作进行了深入的调研。

第九批援藏医疗队的援藏工作即将圆满结束,盛夏七月,正值西藏最宜人的季节,此时的花草丰茂,氧气含量也相对较高,为这片高原带来了勃勃生机。尽管援藏专家们虽已基本适应拉萨市3650米的海拔,但当他们抵达阿里地区后,面对4300米的高原环境,仍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心率加快、血氧降低、头晕头疼等高原反应。然而,为了尽快帮助阿里地区人民,援藏专家们克服身体不适、不顾舟车劳顿。他们刚下飞机,便直奔阿里地区人民医院,迅速开展医院信息化调研工作,并进行白内障手术帮扶。

范翔(左五)、邓晨辉(右五)在阿里地区人民医院

随后,援藏专家们足迹遍布阿里地区所有县级区域,先后前往日土县、普兰县、札达县、革吉县、改则县以及措勤县,他们不辞辛苦,勇往直前。从4300米到4700米,越来越高的海拔和酷热与高寒交替的多变气候,并没有阻挡援藏专家团队前进的脚步和决心,严酷的自然环境和当地人民脸上淳朴的笑容形成了鲜明反差。

在援藏专家团队的心中,始终充斥着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那就是要为这片高原上的人民带来更多的健康和希望。

援藏队员来到阿里地区各县级区域医院开展调研和指导工作

在整个行程中,邓晨辉深入调研了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在创建三级甲等医院过程中的信息化建设情况,同时,他也对各县级人民医院的信息系统建设现状进行了全面的了解。他根据各地实际情况,针对项目建设、系统运维、数据利用、网络安全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指导当地医院信息化建设。

51F43

邓晨辉(左一)调研医院信息化建设情况并开展指导

范翔对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和所有县级人民医院的眼科基本情况和白内障手术开展条件进行了调研,并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

在阿里地区人民医院,他利用当地超声乳化手术设备,在当日就完成了9例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展现了高超的专业技能。

范翔(右)在阿里地区人民医院进行白内障手术帮扶

而在海拔4600米的改则县人民医院,范翔更是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与禁忌症,调用了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切口仅为2.2mm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设备,为基层百姓成功实施了2例微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显著提高了患者视力与视觉质量,这一成就在阿里地区县级医院具有里程碑意义。

范翔(右)在改则县人民医院进行白内障手术帮扶

同时,范翔还就白内障筛查流程、手术器械消毒规范以及如何提高手术效率等方面,提出了中肯的建议。他的这些建议和努力,无疑将为阿里地区的眼科医疗事业带来长远的积极影响。

范翔(左二)和当地医务人员与患者和家属合影

通过此次基层帮扶与工作调研,援藏专家们深刻体会到了阿里地区所面临的独特挑战。由于海拔高、自然环境恶劣,阿里地区人才引进和人才保留遇到了很大困难,这成为了发展的最大难点和痛点。

在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和各县级医院,眼科医生的缺乏很突出,许多眼科医生是从全科、内科、中医科等其他科室转型而来,缺乏专业的眼科背景和经验。信息人员专业不对口,技术知识掌握程度不足以及人员更替频繁等问题也十分普遍。更为严峻的是,由于阿里地区较为偏远,对外沟通渠道不够顺畅,导致当地各类技术发展普遍跟不上外界节奏。

即便如此,面对这些困难和挑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援藏专家团队依然坚守初心,克服重重困难,把先进的医疗技术和信息化管理经验引入当地,让天上阿里的百姓足不出户便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与便利的健康信息大数据共享。

值此援藏30周年之际,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第九批援藏医疗队的足迹遍布西藏自治区各地市,他们通过义诊、帮扶和调研等多种方式,充分发挥了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的优势。医疗队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至基层,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落实新时代党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他们不仅将基层帮扶、健康西藏等工作有机结合,还致力于提高西藏自治区基层尤其是高海拔边远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质量。

今后,援藏专家们将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通过远程诊疗和远程帮扶等方式,提高当地医院对于复杂病患和信息技术问题的处置能力,进一步变“输血”为“造血”,绵绵用力、久久为功,逐步使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更加因地制宜、更加深入人心,为西藏自治区的广大人民群众带来更大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