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 媒体聚焦·新闻 > 正文

多一个人捐献,就为生命的延续多留一分希望

作者:王艳洁 来自:海淀报 时间:2024-12-12 文章点击率:

——【海淀报】12月4日第03版,介绍急诊科护士曹志捐献造血干细胞救治白血病患者的事迹。


1989年出生在北京的曹志,中等个子,圆圆的脸庞,戴着一副眼镜,不说话时,脸上总是挂着憨厚的笑容。目前,曹志是北医三院急诊科的一名护士,兢兢业业、细致认真的工作得到领导和患者家属的一致认可。

2022年11月,曹志成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成为海淀区第136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献血时欣然同意加入中华骨髓库

高中毕业后,曹志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相对冷门的护理专业。毕业后的曹志成为北医三院急诊科的一名护士。从宣誓成为护士的那一刻开始,曹志就以救护生命为己任,全身心地投入。

随着时间的推移,曹志原本的温暖善良在工作中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他每天不厌其烦地帮那些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翻身、清理;用毛巾帮他们细致地擦拭身体,换上干净的衣物、被褥,让那些长久卧床的患者都干干净净、清清爽爽。在急诊监护病房工作,曹志注定会比同龄人对死亡的理解更加深刻。

曹志懂得了生命的脆弱,更加坚定了为生命护航的责任心。他的每一分坚持、热情都是为了让生命得以延续。或许就是这份对生命的尊重冥冥之中让他在工作之外还能有另一种可能去点亮他人的生命曙光。

“造血干细胞了解一下……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为世界各地的血液病患者重新燃起了生命的希望,感兴趣的话,可以在今天献血的时候留样入库。”2013年,一个普通的采血点,工作人员在跟大家普及着造血干细胞知识。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患者生命之光暗淡时,看到的唯一光亮。“多一个人捐献就为生命的延续多注入一分希望。”那一天,正在献血的曹志第一次详细了解了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相关知识。看到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重要作用,曹志欣然同意把自己8毫升的血样留在了中华骨髓库,等待有一天能为素未谋面的人点亮生命之光。

下定决心捐赠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2022年的一天,曹志接到了北京市红十字会的电话。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告诉曹志,有患者与他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时,唤醒他多年前的记忆。曾经的少年郎凭借一腔热血登记入册,如今一朝成真,让他感觉有点意外和忐忑,毕竟非血缘关系的人类白细胞抗原的相合率是百分之一到万分之一。

“救人义不容辞。捐献造血干细胞让我知道我竟然这么勇敢,一点也不怕。”谈起下定决心捐赠的心理历程,曹志如此说道。下定决心后,曹志去网上查了许多相关资料,深入地学习了解了捐献相关知识。

之后,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再次对曹志进行了捐献事宜宣传和答疑解惑,更有亲历者现身说法,事无巨细地跟他分享捐献的注意事项。曹志每天跟他们交流沟通,同时注意饮食,加强身体锻炼,希望以最佳状态进行捐献。

希望将善行传递下去

2022年11月,正值疫情。为了避免感染,曹志进入医院进行封闭管理。经过进一步的高分辨配型和严格的身体全面检查之后,医生开始为他注射造血干细胞动员剂。

“所谓干细胞动员剂就是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用来加速骨髓造血干细胞的生成并使其释放到外周血中。大多数人没有不适感,个别人会出现轻微不适,短暂性腰部或关节酸痛、头痛,有的会出现低热、出皮疹等。这些不适停药一两天后即可消失,对人体的健康不会造成根本性伤害。简单说就是将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动员’到外周血中。”这些专业知识对于现在的曹志来说信手拈来。

2022年11月底,正式进行了造血干细胞捐献。捐献当天,躺在病床上,曹志的两臂静脉处分别插着一根管子,这对于曹志来说是一种陌生的体验。抬眼看着温热的血液从左臂慢慢抽出,经过造血干细胞提取后,再从右臂输回体内,整个过程宛如生命于轮回中再造重生。最终,曹志成功捐献187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成为海淀区第136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捐献完成后,这一袋“生命种子”即刻被送往患者所在医院,奔向另一个生命。

“我觉得这是一种缘分。素不相识却能救人一命,真的让我很激动。捐献造血干细胞这件事儿也让我感受到了无限的荣耀和快乐,丰富了我的内心,也坚定了我要将这种善行传递下去的信念。将来等我有了孩子,我会给他讲我的故事。当我的孩子成年后,我也会引导他加入这个‘大家庭’。”曹志说。

曹志也以他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希望能有更多人加入这个行列:“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只要每个人都能付出一点爱,在他人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他人危难之时,挺身而出,我们的善举将会积水成渊,涓流成海。”


链接地址:http://hdb.bjhdnet.com/hdb/content/202412/04/c51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