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最新医讯 > 正文

神经内镜技术辅助切除椎管内肿瘤【2018 技术创新三等奖】

作者:刘彬 来自:院刊 时间:2019-08-29 文章点击率:

项目团队

北医三院神经外科

神经内镜技术辅助切除椎管内肿瘤【2018 技术创新三等奖】

项目负责人:刘彬(右三)

参与成员:王振宇、马长城、林国中、于涛、陈晓东、谢京城

从1位患者的治疗经历谈起

陈女士,33岁,因双下肢麻木3年从外地辗转来到我院就诊,经过查体及检查发现患有腰骶管内多发性占位,考虑先天性脊髓圆锥肿瘤。这类肿瘤由于位于脊髓圆锥大小便中枢所在的区域,手术后出现大小便失禁的可能性极大。同时由于病变位于脊髓圆锥内及骶管内,常规手术要采用两个切口分别切除。切除多节段椎板影响脊柱的稳定性,需要行内固定手术,因此手术难度大、创伤大,效果差。

神经外科王振宇教授、刘彬副教授接诊后,针对患者的特点,创新性采用单一腰部切口,先在显微镜下切除了圆锥内的肿瘤,然后采用神经内镜在直视下对骶管内的肿瘤进行了切除,腰部切口进行了椎板回置。这种方法避免了在骶尾部另开切口,减少了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降低了患者术后椎柱失稳的风险。术后陈女士症状缓解,2周后痊愈出院,目前已随访3年未复发,生活完全自理。

技术内容

腰椎管是神经外科肿瘤的常见部位,常见的病理类型为神经鞘瘤或神经纤维瘤。目前显微神经外科在显微镜下可以做到绝大多数病变的全切,但显微镜由于照明光源位于镜头上且随距离衰减,在手术中存在无法观察到的盲区。为了充分显露病变,手术切口一般要数倍大于病变的长度,同时要切除充分的骨性结构、伤及大量脊柱后方的肌肉,是患者术后腰痛或酸胀不适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完善,神经内镜可以经一个很小的切口通道进入手术区域,对病变进行近距离的观察、切除,对肌肉及骨结构损伤更小,术后腰痛等脊柱不稳症状发生率大大降低。

我院神经外科团队采用微创切口应用神经内镜进行腰椎管内肿瘤切除,在保证椎管内肿瘤的手术全切率的基础上,减少骨结构及肌肉软组织损伤,术后随访明确了神经内镜切除腰椎管肿瘤和降低医源性脊柱不稳事件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与传统治疗方法的区别?

以往由于手术创伤大,发现早期良性病变往往选择观察,采用神经内镜辅助后,通过小切口通道技术缩小了肌肉分离及椎体骨性结构切除的范围,可以进行早期手术,保留更多的神经功能,同时基于内镜微创的特点,降低术后医源性脊柱不稳定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这项技术适合哪些患者呢?

多发单节段的椎管内肿瘤,椎管内微小病变。

小结

采用神经内镜切除椎管内的病变可以在病变的早期进行切除,同时减少了手术切口的长度,降低了肌肉及椎板的损伤,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