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教育 > 正文

肝脏不好,吃药可得多小心

发布时间:2017-10-10    点击数:

您对保肝药物了解吗?

肝病是全球9大致死疾病之一。据临床流行病学统计,目前全球肝脏疾病患病人数高达13亿,欧美约为5亿,而我国也约有3亿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肝损伤,包括脂肪肝、乙肝、丙肝、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等。然而,大众的护肝意识相对来说却显得比较薄弱,这也就导致了慢性肝炎进展为肝硬化、肝癌的患病率的不断增加。

对于患有这些肝病的患者来说,很多时候都需要选择保肝药来进行护肝。但保肝药物的种类繁多,作用各异,价格相差也较大,有些药物名称不同但其主要成分一样,有些复方制剂有多种成分,与其它药物能否联合使用?这些对于肝病患者来说很难抉择。而且,如果保肝药的选择和用药方法不当,也会影响治疗的效果,甚至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因此,合理地使用保肝药物对临床医生来说非常重要,而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护肝药,也是肝病患者最为关心的问题。

专家解读

保肝药是指具有改善肝脏功能、促进肝细胞再生、增强肝脏解毒功能等作用的药物。通过药物的抗炎、抗氧化、利胆、退黄、膜修复等作用来改善肝细胞的炎症水肿和坏死,进而使以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等为代表的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此类药中药西药均有,大多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不同病因导致的肝损伤选择药物种类不同,疗效也有差异。特别要注意,治病要治本,找到导致肝损伤的原因并从根本上去除或控制病因是根本,保肝药是在其基础上的辅助治疗。

先去除病因|再使用保肝药

引起肝细胞损伤的原因有很多,如果病情允许,首先要详细询问病史、查体并做相应检查寻找病因,尽可能去除掉,然后再进行保肝药物的治疗才能起到较好的效果。如果因特殊原因不能去除病因,保肝药使用应该更积极且要警惕病情进一步加重的可能。另外保肝药也有其适应证,不同种类的保肝药各有其组成成分,且副作用不同,针对的患者人群也不同。因此,对于不同的患者应分别选择有针对性的保肝药。

病毒性肝炎

原则上抗病毒治疗为主,保肝治疗为铺。在肝功异常时可选用抗炎、解毒类药物,适当辅以营养补充类药物或中草药。

自身免疫性肝病

根据病情保肝药物可选用有类激素作用的抗炎药物为佳,加用利胆类药物如熊去氧胆酸等。若效果欠佳还可选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

药物性肝炎

首先应停用或调整导致肝损伤的可疑药物,同时酌情辅以抗炎类、利胆类药物,或者联合解毒类药物,重症者可考虑使用激素。

脂肪肝,酒精肝

脂肪肝以低脂肪饮食、运动为主,酒精肝以戒酒为主,若肝功持续异常者,可根据肝功结果选用保肝药。

务必重视药物性肝病损伤

近年来药物性肝损伤在临床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虽然保肝药是保护肝脏的,可是“是药三分毒”, 多服有害无益。药物性肝损伤是指由各类处方或非处方的化学药物、生物制剂、传统中药、天然药、保健品、膳食补充剂及其代谢产物乃至辅料等所诱发的肝损伤。临床上可以表现为肝细胞坏死、胆汁瘀积、细胞内微脂滴沉积或慢性肝炎、肝硬化等。

据统计,由药物引起的肝病占非病毒性肝病的20%-50%,爆发性肝衰竭的15%-30%。已知全球有1100多种上市药物具有潜在肝毒性,常见的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抗感染药物、抗肿瘤药物、抗精神病药、心血管系统用药、代谢性疾病用药、免疫抑制剂、某些生物制剂和中草药制剂等。而国内报道较多的与肝损伤相关的中药有何首乌、土三七,以及治疗骨质疏松、关节炎、白癜风、银屑病、湿疹、痤疮等疾病的某些复方制剂等。

服用保肝药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如果想要使保肝药起到理想的效果,就应遵循以下几个用药原则。

1、能少用就不多用同时使用的抗炎保肝药物种类一般不宜过多,通常选用1~2种,一般不超过3种,以免增加肝脏负担;且通常不推荐选用主要成分相同或相似的药物进行联用。用药期间注意定期随访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有些人恨病吃药,觉得药吃得多病就好得快。但其实,多数药物都要经肝脏分解、转化、解毒,如果过多地使用保肝药无疑会增加肝脏负担。因此,药物的选择应遵循简单、安全的原则。也就是说,即使病情需要用保肝药,种类也不宜多,一般1-2种,最好不要超过3种,有相同成份的药物不要重复使用。

2、不要长期使用有些患者担心病情反复,即使病情已经得到完全缓解,还继续使用保肝药,长期用药会增加肝脏负担,而且并不能预防疾病的复发。

3、逐渐减量强效降酶药物,突然停药有可能出现肝功指标反弹,因此,建议停药时要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减量,别停得过快。

4、谨遵医嘱有些患者对于各种保肝药物的药理机制和副作用不太了解,在没有诊断自身肝脏是否存在疾病,以及哪种疾病之前,就自行服用保肝药物,甚至将保肝药物作为解酒、护肝药物长期使用,这样不仅对肝脏无益,还容易贻误病情,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因此患者一定要和医生密切配合,在咨询医生后必要时方可使用,以避免出现药物不对症影响疗效,或者出现不必要的毒副作用,更不能自己给自己开药。

感染疾病科 胥婕

分享

地址:北京海淀区花园北路49号  邮编:100191
联系电话:010-82266699  E-mail:bysy@bjmu.edu.cn

Copyright © 2022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京ICP备0508211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