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个小关节出现肿痛、口干到咽不下馒头、一晒太阳身上就长皮疹、双手碰到冷水会发白发紫……
遇到这些情况,你会去看病吗?又应该去什么科看病呢?
上述这些表现,很可能是一类相对少见疾病的征兆。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这一类疾病——风湿病。
风湿病是以关节、骨、肌肉症状为主要表现,同时可累及内脏器官的一大类慢性疾病。
风湿病种类繁多、病因复杂,常见的风湿病包括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强直性脊柱炎等等。
风湿病是如何发生的?
第一次听到“风湿”二字,你是否会想起湿气重引起的关节疼痛呢?实际上,西医和中医所谓的风湿完全不一样。
西医的风湿病又被称作风湿免疫病,而其中绝大多数又是自身免疫性疾病。
什么是自身免疫呢?
如果将人体比作一个国家,免疫系统就是国家的军队。正常情况下,当遇到细菌、病毒等“入侵者”,军队可以迅速识别谁是敌人,并向它们开战。
而在风湿病患者的体内,作为军队的免疫细胞却失去了理智,将自己的国民也视为敌人,进行自我攻击,并造成破坏。上述过程就被称作自身免疫反应。
人体的免疫细胞会随着血液循环在全身进行“巡逻”。但在得了风湿病以后,“失去了理智”的免疫细胞在巡逻中就可能对身体各种正常的组织和器官造成破坏。这就是风湿病常常累及多系统多脏器的原因。
什么样的人容易得风湿病?
那为什么风湿病患者会出现异常的自身免疫反应呢?
迄今为止,为什么会得风湿病、什么人容易得风湿病,都还没有确切答案。
国际研究认为,风湿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和多种环境因素都有相关性。一个遗传上先天易感的人,后天碰到特定环境因素后,就可能患上风湿病。
遗传因素并非我们所能控制。一个人对风湿病先天易感,可能是父母对疾病易感的遗传物质被传递给了他/她,也可能是这个人在受精卵阶段基因突变所导致的。
此外,性别差异也对风湿病的患病率有重要影响。除了强直性脊柱炎,绝大多数风湿病都具有明显更多的女性患者。
不过,在环境因素上我们还有可以努力的余地。已有研究提示,一些特定的细菌和病毒感染、特殊的药物、吸烟、紫外线照射等因素,都可能诱发风湿病。
随着医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未来我们可能会知道如何通过改善环境因素来减少风湿病的发生。
风湿病如何才能被确诊?
风湿病的症状表现多种多样,因此诊断起来也比较复杂,并没有一个所谓的“金标准”。
目前,风湿病的诊断依据的是国际公认的分类标准,当符合相关疾病的临床表现达到一定数目或比重后,临床医生再结合诊疗经验进行确诊。
- 类风湿关节炎可以表现为对称的双手小关节肿痛、晨起感到关节僵硬;- 系统性红斑狼疮可以表现为发热、片状脱发、口腔溃疡、面部红斑;
- 干燥综合征可以表现为难以吞咽干性食物、眼干需要长期滴眼药水。
然而,风湿病患者通常不会同时有上述所有症状。
光有这些症状是不足以明确诊断的。一些免疫指标的异常、自身抗体的形成、检查出的身体多脏器病变等等,都有利于形成最终的诊断。
因此,为了确诊某种风湿病,并进行治疗方案及预后的完整评估,医生通常会建议患者住院进行系统检查。
风湿病如何治疗?预后怎样?
了解风湿病之后,如何治疗、治疗后能否康复,一定是大家最为关注的问题。
风湿病不仅是慢性疾病,若不及时控制,病情还会随着时间推移不断进展。
尽管现在可以通过治疗实现长期缓解、减少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但很遗憾目前还没有能一劳永逸根治风湿病的手段。
因此,一旦患上风湿病,及时治疗并减少风湿病对身体造成不可逆损伤就尤为重要。
例如,未经有效控制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能出现关节畸形、肢体功能受限,而进展到一定程度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则可能出现肾脏功能不全。
伤害一旦造成就无法挽回,唯一的方式就是早诊、早治。
依据风湿病的种类及疾病的活动程度,医生会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治疗。
首先,医生会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认识,减少不必要的焦虑和紧张,使医患双方能更有效地一起推动治疗。
不同的疾病也有不同的生活注意事项。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应该避免晒太阳,而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则应该适当进行腰背的锻炼。
药物治疗非常关键。常用的风湿病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
1)糖皮质激素
常用的糖皮质激素是效果很好的“治标”药物,主要包括泼尼松、甲泼尼龙。它们可以快速、有效的控制病情活动,但却无法控制病情进展。
此外,这类药还具有许多潜在的副作用,包括肥胖、骨质疏松、高血压、高血糖、消化道出血等。
这也是为什么患者在服用这类药物时,会被建议同时服用一些辅助类药物,以避免副作用造成的不良影响。
当病情活动被有效控制后,医生就会指导患者逐渐对糖皮质激素进行减量、甚至最终停药。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不建议突然停药,以免引起病情再度活动,以及肾上腺功能异常等其他不良反应。
2)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
而想要“治本”,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才是控制病情进展、改善风湿病预后的核心。
常见的免疫抑制剂有甲氨蝶呤、环磷酰胺、吗替麦考酚酯、环孢素等等。生物制剂是近年才逐渐研发出的、更具有治疗靶点针对性的药物。
然而这些药物在抑制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组织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抑制了抵抗“入侵者”的能力,因此会增加细菌和病毒感染的风险。
3)其他药物
此外,根据不同的风湿病,常用的还有其他类型的药物,包括羟氯喹、解热镇痛抗炎药(例如,塞来昔布、洛索洛芬)等。
结语
如果患上风湿病,不用过分紧张担忧,我们要正确认识到这类疾病可以通过规范治疗得到良好控制,同时也要了解常用治疗药物的潜在副作用。
配合医生进行长期、综合治疗,通常可以缓解症状、控制疾病进展。
针对风湿病的研究也在不断推进,希望不久的将来,我们能真正破解和战胜风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