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学专题

当前位置: 首页 > 治学专题 > 正文

疑难病例讨论0001“发作性关节肿痛, 多发性关节旁钙化影”(2)

发布时间:2008-07-25    点击数:

讨 论

诊断和鉴别诊断

本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关节肿痛,可自然消退,发作时有明显的关节炎症表现,即红肿热痛,以单关节起病,逐渐累及其它关节,包括PIPJ和DIPJ等,但消退后不留痕迹,发作期间无全身症状。

对于急性反复发作性的多关节炎及耳廓处有米粒大小石粒样物质沉着,我们首先考虑痛风性关节炎。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但患者发病时仅21岁,又无家族史,每次发作无任何明确的诱因,如进食高嘌呤饮食、饮酒和疲劳等,且患者的病程长达5年却始终无第1跖趾关节的受累(此症在痛风性关节炎整个病程中的受累率大于90%)。更有意义的是,患者在关节炎发作的高峰期和间歇期多次查血尿酸均正常,应用秋水仙碱治疗无效,取关节肿胀部位组织行偏振光检查未见尿酸盐结晶,而且受累关节无虫蚀状或穿凿样骨质破坏的X线证据。虽然长期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可出现受累关节部位的钙质沉着,但主要表现为关节面及骨端小点状病变,因此可排除本病。

其次考虑假性痛风,假性痛风即二水焦磷酸钙结晶沉积病,其表现可以多种多样,既可表现为发作性急性关节炎,也可表现为慢性关节炎,X线片可以有关节的钙化影,故需重点考虑此诊断。但本病多见于老年人,常继发于代谢性或内分泌性疾病,如糖尿病、甲状旁腺机能亢进、褐黄病、肢端肥大症和低磷酸盐血症等,主要累及大关节如膝关节等。X线检查为受累关节软骨钙化,表现为与软骨下骨表面呈平行的细线样或钻孔样钙化斑,偏振光显微镜下检查可见到大小不一的菱形或砖状、呈正性弱双折光的晶体,故可以排除该诊断。

患者虽然单关节起病,但最后有多关节的受累,应该考虑风湿关节炎。但从整个临床特点、实验室表现和X线片来看,可能性不大。由于无外伤和感染,且为关节炎反复发作,可完全排除创伤性或感染性关节炎。另外患者的血脂正常,且无皮肤脂黄斑和肌腱黄瘤,可排除高脂血症性关节病变。

从患者的病因来分析,要考虑是否有遗传因素或可能的继发因素,如甲状腺和甲状旁腺疾病、血色病和淀粉样变等,但患者均无上述疾病的证据。最后,我们主要结合患者受累关节的关节旁钙化影,考虑碱性磷酸钙结晶沉积病。

关节X线片显示关节旁出现高密度影,首先应鉴别是软组织骨化影还是钙化影,这主要根据有无骨小梁形成来鉴别:骨化影一般有骨小梁形成,多见于外伤性骨化性肌炎、神经损伤、烧伤和软组织肿瘤等,而钙化影均匀一致、无骨小梁的形成,本患者关节旁的高密度影肯定属于钙化影。其次,应注意钙化影出现的部位、形状和随时间或用药的变化情况:假性痛风的钙化部位多在关节软骨上,为长条型钙质沉积,且钙质沉着不会随时间很快消失,故该诊断可以排除。另外,当还应区分这种病理性钙化属于转移性钙化还是营养不良性钙化:转移性钙化一般均有钙磷代谢异常,常见的疾病包括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骨肿瘤及维生素D中毒等。由于该患者病程长达5年而无恶液质表现及骨质破坏、否认长期大剂量应用维生素D病史、血钙和血磷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均正常,故可排除这些疾病导致的转移性钙化。营养不良性钙化是因组织损伤、局部缺氧及代谢紊乱等引起局部有抑制钙化作用的物质,如焦磷酸、蛋白聚糖聚合物和非胶原蛋白质等的浓度升高,促使异常钙化的发生。很多风湿性疾病如痛风性关节炎、假性痛风、创伤性关节炎、感染性关节炎和碱性磷酸钙结晶沉积病等均可出现营养不良性钙化。虽然复发性风湿症可出现关节部位的发作性软组织肿痛,但一般无多发钙化影,且50%的患者随发作次数的增多可出现明显的类风湿关节炎改变,故本病也可排除。

综上所述,虽然同时具备急性反复发作性的关节炎及关节旁钙化影有痛风性关节炎、假性痛风和碱性磷酸钙结晶沉积病等,但前两者均可排除,故主要考虑碱性磷酸钙结晶沉积病。碱性磷酸钙结晶沉积病正好符合本患者的临床特点:无诱因地反复发作性急性关节炎,关节旁多发圆形或不规则钙质沉着,随时间而消长,周围无骨质破坏,服碳酸氢钠后可消失,多次查血尿酸正常等。但本病不太支持之处在于手和足小关节受累较少,1938年Sandstrom等报道的329例患者中仅有6例累及手指,占总数的1.8%。因患者使用碳酸氢钠后,钙质沉着消失很快,我们没有及时采用X线衍射分析等方法证实碱性磷酸钙结晶成分,故我们临床上诊断急性钙化性关节周围炎(碱性磷酸钙结晶沉积病可能性大)。

临床特点及研究进展

急性钙化性关节周围炎属于碱性磷酸钙结晶相关的疾病,属于碱性磷酸钙结晶沉积病临床表现的一种形式。除此以外,碱性磷酸钙结晶沉积病(根据晶体沉积部位分类)还有:钙化性肌腱炎或滑囊炎、关节内碱性磷酸钙结晶关节病、继发性碱性磷酸钙结晶关节病及肿瘤性钙化疾病等。急性钙化性关节周围炎的病原学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最近Ho等的研究认为,本病异常钙化的发生可能与编码ANK蛋白的基因变异有关。ANK蛋白位于细胞表面,在焦磷酸由细胞内向细胞外转移过程中起作用。ANK蛋白的基因变异导致具有抑制组织钙化的细胞间质液中焦磷酸浓度下降,具有该变异基因的转基因鼠表现出广泛的组织异常钙化。

钙质成分的分析和检测依靠电子显微镜、电子探针分析、X线衍射分析及结晶学分析等。对本病早期的研究显示,沉积的钙质主要成分为羟磷灰石,但Hamada J等采用X线衍射分析、拉曼光谱学和红外线吸收分光镜等检查证实其主要成分为由碳酸磷灰石(carbonate apatite)组成,而无羟磷灰石、磷酸八钙和磷酸三钙。病理学研究证实钙质沉积部位主要是肌腱、肌腱周围组织、粘液囊和韧带。碳酸磷灰石结晶从这些沉积部位可脱落进入邻近组织空隙或粘膜腔,诱发急性炎症反应。

急性钙化性关节周围炎在临床上并无特征性表现,难与痛风性关节炎、假性痛风及复发性风湿症等疾病相鉴别。主要表现为急性疼痛性炎症发作,关节周围钙质沉着部位的发红、肿胀、皮温升高、剧烈疼痛、压痛明显,局部活动受限,功能障碍,偶尔伴有发热,X线片可见边缘清晰的钙化物沉积,并随时间出现缩小,碎化或消失等变化。关节穿刺可见粘稠白膏样物质。如不治疗,症状持续数天到数周可自行缓解,发作间歇期无明显不适。所有关节均可受累,活动度大的关节易发生,以肩关节多见,其次依次为髋、膝、肘、腕和踝关节,较少累及足、趾间关节以及手和指间关节。Cowan和Fam等发现,本病发病率在女性明显高于男性,男女之比为1:5到1:15,平均发病年龄为40~60岁。迄今为止,国内尚未见到急性钙化性关节周围炎病例的报道,而近十年的国内文献报道钙质沉着病例有50余例,而多数最后诊断为肿瘤样钙质沉着症,钙质沉着部位多在双髂部、臀部、大腿及肩部等大关节周围,其中仅2例发生在足跖趾关节,无手指间关节受累的病例报道。

本病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X线检查、局部组织病理学检查以及X线衍射分析及结晶学分析等。由于许多临床医生缺乏对本病的认识,往往导致误诊。Johnson 等报道13例来院就诊的急性钙化性关节周围炎患者中仅有3例诊断正确,其他患者因诊断错误而延误治疗。

急性钙化性关节周围炎属于自限性疾病,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急性发作期可以给予口服非甾体类解热镇痛抗炎药,配合局部外用抗炎药膏等药物治疗。可口服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可能与碱性磷酸钙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及钠盐,导致局部钙质消失。对于体积大且难以消失者可使用体外冲击波治疗。体外冲击波治疗是目前钙化性关节周围炎的一种安全、有效、无创的治疗方法,具有很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c=http://318

分享

地址:北京海淀区花园北路49号  邮编:100191
联系电话:010-82266699  E-mail:bysy@bjmu.edu.cn

Copyright © 2022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京ICP备0508211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