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文化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室文化 > 正文

那一刻,我选择走到他身边

发布时间:2014-11-03    点击数:

那一刻,我选择走到他身边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 易湛苗

2014年6月30日,星期一。和往常一样,新的一周以早交班开始。一个特别的病例引起我的关注,男性患者,24岁,入院诊断是脑卒中。青年卒中?我不禁皱起眉。青年卒中患者往往不同于老年患者因动脉粥样硬化发生脑卒中,病因往往比较复杂,治疗起来更为困难。尽快检查清楚引发卒中的危险因素非常重要,早交班完毕,我快步走过去,打开这位患者的病历。

啊?原来是前段时间呼吸科收入院的小严!说起来,这位小严算命途多舛了。小严师出名门,研究生阶段便做了很好的研究,拥有出色的成果,本已被某国外高校录取,毕业前夕却突然开始咯血。他原本并不在意,想不到越咯越多,于是到呼吸科就诊,被紧急收入院。医院格外重视该病例,组织多位院内专家会诊,并采取了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后,眼见逐渐好转的小严,又突发大咯血,被转入呼吸重症监护病房抢救。好不容易熬过这一关,这又突发脑卒中伴发大抽搐,再一次被紧急抢救过来,可精神状态便不太好了。

追逐梦想的翅膀,似乎还未展开,便面临着折断的风险,太令人惋惜了。感慨之余,像所有的大夫、护士一样,我希望尽自己的专业所长,尽可能的帮助他。作为科里的临床药师,每周三要进行全科患者教育,像面对每一个疑难病症一样,我提前查阅了大量该病例相关的资料。当我走进病房时,小严正沉沉睡着,我就把自己准备的内容,一点点耐心的和家属进行讲解,告诉他们用药时需要注意什么,也解答他们的一些疑问。之后每次路过小严的病房时,我都会停下脚步,过去和家属多聊聊他的病情和用药,小严自己不能讲话,我尝试微笑着鼓励他,“今天状态不错,加油!”

时间过得很快,快的让你感受不到它在快速奔跑。2014年7月14日,星期一。早交班的时候,护士们说起小严在周末时突发精神状况,伸手想要抓住值班医师的胸牌,把值班医师吓得一天都没出病房。小严临时被转到康复中心,但康复中心拒绝收治仍有精神状况的患者,于是被迫当天晚上转了回来。家属对此意见很大,加上小严的精神状况似乎愈发严重,氛围变得紧张,大家开始有些担心,甚至害怕与小严的接触。

周二,我带着学员在病房进行患者教育。当走到小严的病房时,有学员停下了脚步,犹豫着不敢进入病房,害怕小严是不是会打人。我走到病房门口,病房中的小严,精神状态差了很多,眼神恍惚,却直直地盯着门口的我们。坐在旁边的父母,看着我们同样不知道说什么,只是搓着手,眼神中有伤感,却也能让你感受到那份期待。我没有停留,径直走了过去,向着小严父母微笑着点了点头。拿起小严的用药单子,问起这几天的用药情况,我尽可能用通俗的语言讲解清楚每一种药品的适应症、注意事项,小严一直认真的听着,的眼睛泛起微微的光,小严的父母时不时的点头,问我几个问题。末了,还念叨着,严儿,将来要和师姐一样,做一名好药师……

走出病房时,我留意到几位学员不知何时也跟着我进入了病房,每个人都若有所思。此时此刻,我也一样。面对小严,面对患者,我们还能做些什么?作为一名医者,我们的责任和价值在哪里?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这是我进入学校所接受的第一项教育,也是毕业时,学校师长们最后的叮嘱。这句誓言是沉甸甸的责任,是医者必须要承载的患者的信任。无论我们面临什么局面,在面对患者的痛苦时,感受并理解患者的痛苦,尽己所能减轻患者的痛苦,是对一名医者责任心的最基本要求。我想起一句铭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医学不是万能的,能够真正治愈的疾病依然寥寥。专业技术是我们的手段与工具,而与患者一起,感同身受的“医者仁心”才是医者的根本。当患者与家属面对疾病的痛楚时,医护人员轻轻的一句安慰可以给患者、家属莫大的鼓励,带给他们心理一份宁静。

现实是不令人愉快的。医患关系成为整个社会的关注焦点,频繁的伤医、伤护事件牵动着医疗工作者的心。这种紧张的医患关系很多时候也在我的身边上演,你能够真切感受到越多越多的人在感到不安。医患关系的改善,医患之间信任的重建,无疑是整个社会的共同责任,是所有人的责任。作为一名临床药师,我能做的就是从自己做起,践行选择医者道路的誓言。

之后的日子里,小严一天天好转,用药剂量也慢慢下去了。再去做患者教育的时候,已经能说去简单的词语了。真心希望,有一天,折翼的梦想,能再次被放飞!

分享

地址:北京海淀区花园北路49号    邮编:100191

联系电话:010-82266699     E-mail:bysy@bjmu.edu.cn

Copyright © 2022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京ICP备0508211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