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认识淋巴瘤
9月15日是世界淋巴瘤日,现实生活中人们谈“瘤”色变,今天血液内科医护团队教您科学认识淋巴瘤。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淋巴瘤在中国的发病率约为5.56/10万。公共卫生领域常用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来评价疾病负担,我国30年间淋巴瘤的疾病负担呈现明显加重的趋势。
许多人认为,只有老年人免疫力下降了才会得肿瘤,其实不然。从新闻、从身边我们都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患者,都在告诉我们一个残酷的事实——淋巴瘤正在逐渐年轻化。
淋巴瘤的临床表现
淋巴瘤的症状包括全身和局部症状。全身症状包括不明原因的发热、盗汗、体重下降、皮肤瘙痒和乏力等。局部症状取决于病变不同的原发和受侵部位,淋巴瘤可以原发于身体的任何器官和组织,最常表现为无痛性的进行性淋巴结肿大。
如果淋巴结呈现以下特点,就要警惕淋巴瘤发病可能了:
➤进行性淋巴结肿大:如果在颈部、腋窝、腹股沟摸到较大淋巴结,就要引起重视。
➤无触痛:平时如果我们口咽部位感染的话,也会引起颈部淋巴结肿大,不过这种淋巴结肿大往往会有疼痛或触痛。相反,肿瘤性的淋巴结肿大除了淋巴结增大以外,往往没有触痛。
➤质地硬:一般来说,良性肿大的淋巴结质地较软,轮廓比较清晰;恶性肿大的淋巴结则质地较硬,轮廓不是特别清晰。
➤活动度差:大家可以把活动度理解为活动范围。良性肿大的淋巴结活动度好,就是说触摸到淋巴结的时候可以很容易地滑动它,并且可以滑动的范围比较大(可以上下左右移动);恶性肿大的淋巴结活动度差,用手按住淋巴结的时候很难推动它,这是因为它们可能与周围其他的淋巴结“拉帮结派”了。
*一旦发现淋巴结明显肿大或以上其他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降低淋巴瘤风险,从健康习惯做起
1、远离化学致癌物,尽量减少辐射。
2、注意气候变化,积极预防感染,避免细菌和病毒潜伏体内,伺机发难。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搭配饮食结构,加强日常身体锻炼,保持充足的睡眠,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与抗病能力。
4、避免负面情绪、过度劳累、精神压力大等情况。
5、注意浅表淋巴结的变化,注意皮肤清洁,避免不必要的损伤或刺激。
6、积极治疗相关慢性疾病,如果家族成员中有相关疾病患者,应定期体检。
非绝症,可治愈的肿瘤
一直以来,很多人将淋巴瘤看作是“不治之症”,其实这是一个认识误区。
虽然冠有“恶性”之名,但淋巴瘤的恶性程度差别非常大。有些类型同良性疾病相似,可以长期生存;有些类型则恶性度很高,进展很快,生存期很短。因此,在众多癌症当中,淋巴瘤是被世卫组织定义为“可治愈的肿瘤”之一。
目前临床上治疗淋巴瘤多主张综合治疗,根据不同患者病情、不同病理类型、不同疾病分期,综合应用现有治疗手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杀死更多的肿瘤细胞并尽可能地保护患者自身。对现有疗法耐药的难治/复发淋巴瘤患者,也有很多可参与的临床试验。
所以,淋巴瘤并不可怕,只要早期发现,积极配合医生,规范化治疗,精心的护理,缓解甚至治愈淋巴瘤是大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