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新技术

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新技术 > 正文

双气囊电子内镜

发布时间:2011-12-21    点击数:

长久以来,小肠疾病一直都是消化系统疾病诊治中的难点,更是常规消化内镜检查中的盲区。其主要原因在于缺乏观察全面、准确有效的检查方法,而小肠解剖部位和结构的限制是导致检查手段长期缺乏进展的主要瓶颈。这使得一直到2000年之前,人类对小肠疾病的认识远远落后于其他消化系统疾病。因此,开创和研制出新的小肠检查方法迫在眉睫。

2003年,日本富士公司研发出双气囊电子内镜(double balloon endoscopy,DBE),开创性地利用了气囊固定肠壁的功能,并与外套管的取直作用相结合,克服了传统推进式小肠镜检查过程中常常遇到的结襻、成角等困难,基本能够对全小肠黏膜病变进行主动地、自由地观察,使得小肠疾病的诊治有了飞跃性的发展。

2005年,消化科在国内较早地引进了双气囊电子内镜,申报并通过了我院新技术新项目管理委员会的审核,制定了相应的操作规范和知情同意书,根据临床诊治的需要深入广泛地开展了双气囊电子内镜检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总结如下:

1.带动学科专业组发展和人才培养

双气囊电子内镜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检查者需要对小肠的解剖结构、气囊和外套管的应用原理、多种内镜操作技巧等有深入的了解,只有具备娴熟的常规内镜操作基础的医师才能逐渐掌握使用,而且需要很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2008年,消化科正式成立了小肠专业组,培养小肠疾病诊治的专业人才。经过不懈的努力和磨练,已经培养了一批能够熟练进行双气囊电子内镜操作的医护人员。

2.提高小肠疾病的诊治水平

目前,双气囊电子内镜在我院小肠疾病的诊断中已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小肠血管病变、小肠克罗恩病、小肠肿瘤、吸收不良综合征、小肠淋巴管扩张症、美克尔憩室等疾病中效果显著,使我院小肠疾病的诊断水平有了明显地提高。

我们还根据临床诊治的需要,不断扩大双气囊电子内镜检查的适应证,比如胃肠手术改道术后的疾病诊断、毕II式胃大部切除术后或Roux-en-Y术后胰胆管造影诊断、操作困难的全结肠镜检查等,这些以前在常规内镜操作中十分困难的情况,都可以使用双气囊电子内镜来进行操作,成功率明显提高。

在此基础上,消化科还积极开展了双气囊电子内镜下的微创治疗工作,包括止血药物喷洒、黏膜下注射各种试剂、氩气等离子凝固烧灼治疗、圈套器电切除息肉病变、小肠异物取出术、小肠营养管置入术等,而目前在国内双气囊电子内镜下的微创治疗开展得还比较少。这些工作的开展使得很多患者避免了风险性、创伤性更大的手术治疗,恢复更快、并发症和后遗症更少。现有的双气囊电子内镜下治疗专用附件设备还很缺乏,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寻找和尝试各种原本用于普通胃肠镜的附件设备,将其应用于双气囊电子内镜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双气囊电子内镜也为许多疑难杂症的诊治提供了十分有效的工具。比如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中,85%为小肠出血,既往诊断十分困难,患者常常反复出血,虽经多次入院行各种检查,还是有许多患者始终无法明确诊断和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双气囊电子内镜的使用使这一局面得到明显的改观。我们通过双气囊电子内镜诊断了一例罕见的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症继发小肠黏膜绒毛广泛萎缩所致的吸收不良综合征患者,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尚无相关报道。

3.促进多学科联合协作

双气囊电子内镜检查技术促进了我院多学科之间的联合协作。①普外科:小肠疾病手术前通过双气囊电子内镜进行病变组织活检得到病理确定诊断,以协助确定手术方案。采用印度墨汁对需要手术的小肠病变进行多点黏膜下标记,有效避免了术中内镜的使用,提高了手术前准确定位的能力。②麻醉科:为内镜麻醉技术的广泛开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儿童、高龄和器官功能较差的患者。③儿科:提高了儿童小肠淋巴管扩张症、美克尔憩室、黑斑息肉病等疾病的诊治水平。④放射科:促进了多种小肠检查手段之间的比较和合理使用。

4.增强临床科研水平

经口途径的双气囊电子内镜检查中,患者常常出现高淀粉酶/脂肪酶血症,急性胰腺炎是其比较独特和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机制尚不明确,也缺乏相关研究。为此,在我院中青年骨干基金的支持下,我们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首先对受试者进行多因素分析,寻找可能的危险因素。然后针对可能的十二指肠乳头磨损学说,进行检查前后十二指肠镜观察比较研究。之后针对十二指肠高压反流学说进行外套管加装引流管的改造研究。这些研究将对双气囊电子内镜并发症的认识和处理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受试者检查的安全性。

缩短住院时间和降低住院费用是目前医疗改革的重要方向,我们在这方面也进行了探索。在国内外双气囊电子内镜的共识意见中,如果患者需要经口腔途径和经肛门途径的双途径小肠观察,一般建议间隔不同长短的天数分别进行,认为这样患者的安全性可能更好。但这种意见仅为专家经验,并没有研究予以证实,而这种做法存在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花费增多、诊断延误等不利之处。我们提出在双气囊电子内镜操作熟练的前提下,同一天进行双途径操作,尽管操作时间和麻醉时间会延长,但患者安全性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没有差别,而住院时间明显缩短、花费减少、诊断更加及时。

双气囊电子内镜目前在国内外日益普遍开展,经过了第一阶段安全性和诊断能力评价,第二阶段与其他小肠检查手段比较研究之后,目前主要进入到第三阶段微创治疗和适应证的拓展方面。

该项目的新颖性和创新性主要表现在:

1.双气囊电子内镜检查设备和操作技术原理的新颖创新性。

2.我科在2005年院内首次应用,国内较早使用。

3.我们对该项目应用不仅仅局限于技术的使用,提高小肠疾病的诊断水平,还以此为支点带动了学科专业组发展和人才培养,促进了多学科联合协作,增强了临床科研水平。

4.我科较早地开展了双气囊电子内镜下微创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5.不断拓展双气囊电子内镜检查的适应证。

6.针对双气囊电子内镜技术并发症的机制和检查方式开展了具有开创性、探索性的临床研究和改进措施。

分享

地址:北京海淀区花园北路49号    邮编:100191

联系电话:010-82266699     E-mail:bysy@bjmu.edu.cn

Copyright © 2022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京ICP备0508211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