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常识 > 正文

“药物肝”指什么?

发布时间:2008-07-30    点击数:

中国人是世界上喜欢吃药的民族,但是乱用药却可能引发肝炎。专家指出,除了病毒及饮酒过量之外,药物也是引发肝炎常见的原因,药物进入人体后都由肝脏代谢,用药不当就可能伤害肝脏,引起肝炎。可导致“药物肝”的药物多达600多种,几乎涉及各类药物,尤其肝功已受损害,如病毒性肝炎患者,因肝细胞已处于免疫兴奋状态,故用药后更易发生肝脏损害。

“药物肝”的临床表现各异。轻度肝细胞损害时,一般不出现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检查肝功时,可仅见血清谷丙转氨酶或谷草转氨酶轻度升高。中度损害时,可有发热、黄疸、恶心、呕吐、乏力、肝区疼痛和肝脏肿大。严重损害时,出现肝功衰竭,昏迷,死亡率高达10%~30%。胆汁郁积型肝损害,可出现明显黄疸,皮肤瘙痒,血清碱性磷酸酶和胆固醇明显升高。反复损害肝细胞时,可致肝硬化,晚期可出现腹水、上消化道出血等。

几乎所有的药物都可以引起“药物肝”,常见的药物有抗生素类,如四环素、红霉素、抗结核药异烟肼、利福平、对氨基水杨酸钠等;镇静安眠药,如氯丙嗪、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利眠灵、安定等可引起胆汁郁滞性肝炎;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的药物,如甲基硫氧嘧啶、他巴唑以及口服避孕药甲地孕酮、炔诺酮或炔雌醇,同化激素甲基睾丸酮等,会损害肝功能引起黄疸;解热止痛药,如水杨酸类、扑热息痛片、非那西汀、消炎痛、保泰松;抗癌药,如6-巯基嘌呤、丝裂霉素、环磷酰胺、瘤可宁、光辉霉素等;降血糖药甲磺丁脲。氯磺丙脲等均可致肝细胞和胆小管损害。

预防药物性肝损害主要应注意:老年人应慎用药物,如必须用药,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在用药过程中切莫擅自加大药量,延长疗程;其次要尽可能避免多药同用;如果服药过程中发生全身瘙痒、发热、皮肤红疹和淋巴结肿大,应立即停药,找医生及时处理。为避免药物性肝损害,最好不要随便服用药物。若仅仅为了缓解轻微头痛、失眠,就去随便服用止痛片、安眠药,一旦造成肝损害,那是得不偿失的。

分享

地址:北京海淀区花园北路49号    邮编:100191

联系电话:010-82266699     E-mail:bysy@bjmu.edu.cn

Copyright © 2022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京ICP备0508211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