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室新闻 > 正文

消化科周丽雅教授团队科研成果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发布时间:2016-02-02    点击数:

2016年1月30日,中华医学会2016年科研年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我科《胃癌早期诊断的新方法及致病因子Hp 的流行病学和诊治新策略》项目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国际癌症协会报道2014 年我国胃癌新发和死亡病例占全球胃癌新发和死亡病例的42%和45%。目前早期胃癌(EGC)缺乏特异性症状及标志物,诊断率较低。我国也是胃癌I 类致癌因子幽门螺杆菌(Hp)高感染地区,但目前缺乏Hp 感染的全面流行病数据,根除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耐药机制不明。29年来以周丽雅和林三仁教授带领的课题组围绕胃癌的早期诊断及I类致病因子Hp 感染的流行病学、根除策略等问题进行了系列研究并取得突破性进展。

首次建立了基于我国国情的经济有效的胃癌序贯筛查法,并联合内镜筛查形成了集原创、实用于一体胃癌早期诊断体系,使EGC 诊断率从8%增加到23%,胃癌死亡率降低了34%;系统研发并鉴定了胃液固有荧光光谱作为胃癌早期诊断标志物,其诊断胃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度均在80%以上,并确定特异性荧光物质为芳香族氨基酸,其判别EGC 敏感度75%,特异度71%~97%,揭示了氨基酸代谢紊乱在胃癌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消化科周丽雅教授团队科研成果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通过全国范围内大规模、长达10 年的包括儿童及成人不同人群流行病学和人群干预研究证实Hp 感染与胃癌具有高度相关性,根除Hp 可以明显减慢胃体部萎缩的进展,从而降低胃癌发生率;首次明确了我国无症状儿童Hp 感染率为9%。建立了将人体Hp 感染、耐药及PPI 代谢型进行一次性快速检验的技术平台;据此优化成人及儿童Hp 感染的治疗方案,将根除率由原先的75%提高到93%。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菌株耐药情况及可能机制。

消化科周丽雅教授团队科研成果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项目组20篇代表论著他引次数共300次,SCI单篇他引次数最高63次,中文论著单篇他引最高43次。关键技术“一种胃液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Hp与胃癌高度相关的研究成果在2005 年美国胃肠疾病周上做大会报告,并选为当年40 篇优秀论文之一(Top40)。2007 年评为第四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荧光光谱诊断胃癌的研究成果被《健康报》作为头版报道,荧光标志物的研究论文获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参与制定国内 Hp 指南1 部,慢性胃炎指南2 部。Hp 与胃癌高度相关的成果被国际Hp 共识Maastricht III 和MaastrichtIV 作为Ia级证据所引用;主编教材2 部,《内科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消化内科学高级教程》为卫生部高级卫生专业资格考试指导用书。专著《消化系统疾病电子内镜图谱》获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

周丽雅教授连续承担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成功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及卫生部国家内镜培训基地。举办国际会议(北京国际消化疾病高峰论坛及中华消化病学年度讲坛)10 届;参会8000 余人;举办继续教育学习班12 届,培训人数1200 人;培养进修医师近千人,举办手把手内镜学习班16 届。研究的关键技术及成果已在全国各省市上百家医院进行了推广,收到良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分享

地址:北京海淀区花园北路49号    邮编:100191

联系电话:010-82266699     E-mail:bysy@bjmu.edu.cn

Copyright © 2022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京ICP备0508211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