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弥漫性星形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 罗艺 王振宇
目的:脊髓弥漫性星形细胞瘤是髓内神经胶质瘤的一种特殊类型,它在恶性度上虽然一直被WHO定位为II级,即低级别星形细胞瘤,但是弥漫性星形细胞瘤在影像学上表现多种多样,术前难以准确诊断;通常弥漫、浸润生长,难以形成完整包膜,术中不易全切;术后易复发,且有恶变成更高级别星形细胞瘤的趋向,患者预后往往不佳。本文旨在分析脊髓弥漫性星形细胞瘤的特点,加深临床对此类肿瘤的认识,帮助临床更准确的对本病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以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术后生存期。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5例诊断为脊髓弥漫性星形细胞瘤患者的病历资料,并对患者的性别、发病年龄、首发症状、核磁共振成像信号特点、肿瘤发病部位、影响节段数量、免疫组化染色、术后症状改善情况等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15例脊髓弥漫性星形细胞瘤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8例,年龄在8-53岁之间,平均年龄35.1岁。肢体无力(13例)和疼痛(12例)是患者术前最常见的症状。脊髓弥漫性星形细胞瘤在核磁共振增强扫描上可表现为不强化,局灶强化、斑片状强化、不均匀强化或者均匀强化。肿瘤发生在颈髓7例、胸髓4例、腰髓4例,累及脊髓节段数目不一。术中见肿瘤边界不清,难以与周围神经组织区分,不易全切。本组患者中肿瘤全切的有2例,大部切除的有7例,部分切除的有4例,活检的有2例。术后标本常规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进行GFAP免疫组化染色,为阳性;Ki-67阳性细胞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