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 糖尿病教育 > 正文

糖尿病患者外出旅游和就餐要注意什么

发布时间:2017-09-28    点击数:

目前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并日趋年轻化。旅游不仅能够丰富生活,而且有助于提高体能,改善心肺功能,值得鼓励。但是因为外出游玩在饮食、运动强度等方面与居家生活均有所不同,打破了原有的生活规律,因此需提前做好计划。外出旅行时难免会因为各种主动或被动的原因放弃日常坚持的生活方式,但是旅行过程中也是血糖容易波动的时候,因为糖尿病患者在充分享受旅行快乐时也应该尽力不间断饮食及日常运动节奏。

(1)确定行程前应该到医院进行健康评估:需要进行全面、系统的体检。首先注意血糖控制情况,血糖应该稳定达标,没有急性并发症,近期血糖波动较大的患者建议暂缓出游,防止出游加重血糖波动。还应该对于慢性并发症进行评估,保持良好的心脏和肾脏功能,血压平稳,避免在外出期间出现严重心脑血管事件;

(2)量力而行,规划路线和出行方式:对于高龄、已经有心脑血管疾病、眼底出血、大量尿蛋白等的患者,建议选择中短程旅游。尽量和亲朋好友一起出行,切忌单独自驾,避免因为过度劳累诱发低血糖或者身体其他器官急性疾病,危及生命安全。行程安排应尽量宽松,劳逸结合,最大程度地维持规律生活,减少对身体的不良影响。

(3)根据身体状况,配备足够数量和种类的药物:所有正在使用的药物均应足量准备。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的患者不要因为怕旅行麻烦而擅自改用口服降糖药物,甚至完全停止治疗;如果进行短途旅行且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可提前咨询专科医生,临时改用替代的口服降糖药物,但返家后需尽快恢复常规治疗。

(4)提前了解旅游目的地的饮食、气候温度、居住环境等,做好相应准备:旅途中乘车时间较长时要预备一些食物,防止不能按时进餐而引发低血糖。

(5)条件允许者可随身携带便携式血糖仪,随时了解血糖控制情况;如果近期血糖波动较大、曾经有过严重低血糖(需要别人帮助,不能自己主动进食缓解的低血糖)历史者建议随身携带标有姓名、联系人电话和我是糖尿病的急救卡

作为美食大国和礼仪之邦,餐桌文化也算得上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得了糖尿病并不是就要隔离社会,做个苦行僧,糖尿病患者适当的外出和亲朋好友聚会就餐,品尝美食、共叙友情也是正常生活的一部分。和在家中自备食物不同,为了确保食物的色香味俱佳,常常是多油,多盐,并且添加糖等调味品,而且餐馆就餐条件不同,等待菜品上桌的时间也无法确定,因此强调糖尿病人外出进食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餐前准备:若预计开餐时间明显晚于平素正餐时间,可提前进食半两饼干、1个小苹果、1袋牛奶等,既可以避免低血糖,也可以防止进餐时因腹中饥饿而快速超量进食导致之后高血糖。

(2)注意荤素搭配,尽量选择清淡菜品:饭店的菜肴整体油脂含量较高、调味品较多,所以尽量选择低脂肪低糖分高纤维素的菜肴。从烹饪方法上看,相对而言以炖、清蒸、烩、煮、汆的方式制作的食物容易较清淡,不增加食物之外的脂肪;而煎、炸、红烧等烹调方式增加脂肪较多。应该多选择以叶、茎、花类为主的青菜,但需牢记块茎类蔬菜(如土豆、南瓜、莲藕、芋头等)因为淀粉含量较多,应归入主食之列。

(3)主食必须有,宜粗不宜细:正在应用降糖药物控制血糖的患者,尤其是应用容易导致低血糖的药物(例如磺脲类、胰岛素等)者进餐时一定要吃一些主食。但是饭店中的主食不仅选料精细,为了追求口感,经常添加奶油、蜂蜜等,其热量远远超过家常。建议大家略尝即可,还是尽量选择玉米、高粱等粗粮为宜。

(4)少酒多茶,小酌怡情:把酒言欢、以酒助兴是许多聚餐的常见情况,糖尿病患者最好能够以茶代酒聊表心意,少量饮酒(1两白酒、2两红酒或1听啤酒)对身体影响也不大,但是不能在空腹时大量饮酒。

(5)恰当安排进餐顺序和药物使用:饭前可以先喝一杯温水或一碗清汤,然后吃蔬菜,最后吃主食和肉,防止摄入过多;使用磺脲类降糖药物及胰岛素的患者应该在饭菜已经“触手可及”时再服药或注射胰岛素,避免打针后不能按时就餐引起的低血糖(尤其需要餐前30分钟注射的胰岛素);现在应用胰岛素泵的患者也逐渐增多,泵输注模式中提供了适于宴会的模式,选择合理就会有利于外出就餐血糖控制。

(6)“进餐时兴高采烈,结束后忧心忡忡”,其实也大可不必。吃饱喝足稍事休息后可以安排一些事宜的活动,例如户外散步,这样一方面可以继续与友人交流感情,另一方面也在不知不觉中消耗了热量,减缓之后的血糖波动,两得之举。

以上内容摘自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内分泌科编写的《自如应对糖尿病》,相关内容可参考该书

分享

地址:北京海淀区花园北路49号    邮编:100191

 联系电话:010-82266699     E-mail:bysy@bjmu.edu.cn

Copyright © 2022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京ICP备0508211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