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心肺复苏技术的宣传普及与发展成熟,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恢复自主循环(ROSC)的比例明显提高,但往往由于高级神经功能的不可逆性损伤而影响患者的出院存活率及长期生存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极大负担。 低温治疗理论和技术日趋成熟,因其能够改善危重症患者神经系统功能的预后,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心脏骤停复苏后治疗、脑卒中及颅脑损伤等领域。目标温度管理(TTM)是指南推荐唯一能够减轻心肺复苏后神经系统功能预后的治疗方法,它通过降低体温从而降低机体代谢率、减轻氧化应激反应、抑制炎症反应,从而减轻复苏后患者各器官的再灌注损伤,尤其是减轻脑组织的损伤,从而提高心肺复苏后脑复苏成功率,改善预后。适应症为:所有心脏骤停(包括初始心律为可除颤心律或不可除颤心律的院外及院内心脏骤停),成人患者自主循环恢复后ROSC后仍然昏迷(对于指令无反应者),尽早开始TTM。
血管内降温技术与其他低温治疗手段(体表降温、静脉输注冰盐水)相比,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其能够直接降低血液温度,通过反馈系统进行调控,从而在诱导降温、维持低温和复温方面表现出快速、平稳、便于控制的优点。
我院急诊科采用国际先进的血管内低温技术已为多位心肺复苏后昏迷患者开展目标体温管理治疗策略,取得可喜的临床结果和宝贵经验,在国际指南和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完整的低温治疗方案和流程。
图为急诊科马青变主任医师在美国密歇根大学医院交流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