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成立于1984年,历经40载的风雨和积淀,经过几代急诊人的努力与奉献,已在北京市乃至全国急诊医学界享有盛誉,2022年遴选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现拥有医护二百余人,中青年为主,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和条件。现分为一科五部(本部、机场院区、崇礼院区、秦皇岛院区、北部新区),本部有开放床位133张,分为诊室、留观室、抢救室、急诊病房和急诊重症监护病房5个单元,每年服务患者近三十万人次。围绕急危重症和疑难杂症的临床诊断和综合治疗,建立了六支一专多能的技术团队(包括心脏与大血管专业组、复苏与神经专业组、中毒与血液净化专业组、重症与感染专业组、消化与营养专业组、创伤和灾难救援专业组),危重救治能力稳步提升,成为北京市海淀区及远郊区县急危重症患者转诊中心。心脏骤停严重威胁患者生命,我国是发病大国但不是救治强国。针对这一行业痛点,马青变主任带领团队,2012年率先在国内开展第一例心脏骤停的低温治疗,2016年率先在国内开展体外心肺复苏(ECPR),依托于这两项关键技术,构建了与国际接轨、国内领跑的心脏骤停救治体系,极大地提高了心脏骤停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同时建立了全方位的中毒救治体系,打造了国内一流的急危重症救治平台。突出的专业水平也为公共卫生事业储备工作奠定了强有力基础,在应急救援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成立于1984年,历经40载的风雨和积淀,经过几代急诊人的努力与奉献,已在北京市乃至全国急诊医学界享有盛誉,2022年遴选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是首批通过认证的急诊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北京护理学会和中华护理学会急诊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具备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资质,承担八年制、本科生、研究生、专科医师、进修医师、继续教育等大量的教学任务,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急诊医学人才。
近五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在SCI和核心期刊发表论文90余篇,获批专利20余项,牵头制定专家共识/指南10余项,编译专业著作8部,对推动急诊医学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北医三院急诊人秉承博雅、包容、责任、创新的科室文化,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不断创新发展急危重症救治技术,全方位改善疑难危重症患者的预后,优化医疗服务模式,为患者的生命保驾护航。
急诊科学科带头人
马青变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急诊医学系副主任,国家卫生应急处置指导专家
200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获医学博士学位。2018年8月起担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主任。
在20余年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急诊危重症诊疗经验,率先在国内开展低温治疗和体外心肺复苏术,构建心脏骤停救治体系并推广应用,显著提高了患者救治成功率;牵头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目标温度管理共识和体外心肺复苏共识,制定行业内规范。2020年获评环球时报、生命时报主办的敬佑生命·荣耀医者“急诊专科精英奖”,2021年获评北京市应急管理领域学科带头人,2022年荣获北京大学杰出青年医师,2023年荣获北京大学优秀共产党员标兵。现担任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委员兼副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生命支持学组副组长、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急诊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县域医共体急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师协会院前急救专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北京医学会灾难医学与心肺复苏分会副主任委员。
Copyright © 2022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京ICP备0508211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