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已落下帷幕,此时此刻,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一个见证者及参与者,可以自豪地说,北京冬奥是一场史无前例的、高雅、环保、热情、公平、安全、科技的奥运会。
有太多的词可以形容。我看到了雪飞燕、雪如意的壮美,看到了奥运赛场的绿色能源支持,看到了奥运村为来自世界各国人们提供的优质服务,看到了最丝滑的冰场上屡次打破的奥运记录,看到了猎豹摄像机高速精准的拍摄让犯规无所遁形。
而安全,既有场馆设施场地的安全,更有所有涉奥人员的健康,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要做到高水平、高质量的医疗保障,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但是,我们的医务人员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我非常荣幸地成为延庆医院冬奥医疗保障中心保障专家团队的副队长。我们的团队大部分来自北医三院不同科室,也有的来自其他医院。
来到这里,我们代表的不只是自己,更代表医院,展现的是中国的医疗保障水平。我们是延庆赛区的最后一道屏障,在工作中要更谨慎细致,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临床救治能力。而且,我们深刻认识到,我们不是自己在战斗,身后有一个强大的团队,让我们勇往直前。
从1月24日正式启动医疗保障任务,到冬奥结束前一天,我们共完成260人次接诊。这其中,有严重的运动创伤,有外科急腹症,有内科各系统疾病加重的……
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我们的专家团队都会参与治疗。作为副队长,我义不容辞地选择坐在远程中心,及时分析接到的病情概要,联系相关专家。这样,不仅保证了诊疗顺畅,还让大家都能够休息一下。
团队里有很多年长于我的专家,但他们都非常支持我的工作,随时需要,随时接诊。即使在抢救过程中,我也要做好闭环内外、三院—延庆的信息沟通,架起生命之桥。
我愿意默默地等到最后一个病人结束诊疗,再关上手机屏幕;我愿意让接诊医生夜间直接打电话,即使睡梦中被铃声惊醒,但心里踏实;我愿意定3点半起床的闹钟,起来追化验,再告诉相应的专家。这就是三院教给我的责任与担当。
专家们之间需要磨合,需要与“一站式”诊疗流程磨合,我负责定期组织专家团队开会,总结可以改进的地方,与医务处沟通。每天要记录专家的接诊量、手术量,记录出入闭环时间、隔离时间,记录专家自己的健康监测情况等。
作为副队长,我的另一项重要的任务是做好宣传工作。延庆医院作为延庆赛区坚实的后盾,成功救治许多疑难危重病人,这些是个人也是团队共同的努力,我们要将它展现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延庆冬保中心,为北医三院点赞,为中国高质量的医疗保障点赞。
在这20多天里,我写了11篇报道,修改队员们的投稿。很多时候,我写的内容只是这个故事的一部分,或者和别的专题融合到一起,但只要看到延庆冬保中心的故事,我都很开心。
这个冬奥赛期,赶上了除夕夜、元宵节,和院办联系,张罗着包饺子、吃汤圆,虽然除夕夜因为抢救病人,没有一个人吃到了饺子,看到了春晚,但这个大家庭的凝聚力却因此更强。送队员入闭环,接队员出闭环,给队员过生日,大家一起看比赛,这些都让大家感到家的温暖。
关于妇产科的医疗保障,我也因为一个腹痛很重的年轻女性进入了闭环。大家说,就为了查体,进去太亏了。但是,我只有查了体,才能知道是炎症性疾病,还是卵巢囊肿蒂扭转,才能知道我是否可以让她离院,或是需要护士穿着防护服守一夜。
进入闭环,虽然不能看到远程图像,但我依然可以盯着手机上更新的信息,继续做我该做的事情。
这一次冬奥医疗保障经历,是我人生的宝贵财富,不但见证了北京冬奥,开拓了眼界,也让我收获了友情,锻炼了自己。让我以特殊的方式发挥自己的力量,支援冬奥。我就是那一点荧光,换来别人的一刻休息、一个微笑、一声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