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医疗保障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 冬奥医疗保障 > 医疗保障 > 正文

两地三赛区五团队|“金牌团队”是如何炼成的?

作者:北医三院延庆医院 来自:北医三院冬奥医疗保障团队 时间:2022-03-12 文章点击率:

2022年2月20日北京冬奥会胜利落幕。北医三院延庆医院冬奥保障团队12名队员和北京市属医院的7名队员以及延庆医院的33名队员一起,以延庆医院和北医三院为坚强后盾,全力以赴,不负众望,圆满完成了北京冬奥会的医疗保障任务。延庆赛区作为三大赛区之一,主要承担了高山滑雪、雪车、雪橇三个大项20个小项的比赛,高山滑雪被誉为冬奥皇冠上的明珠,雪橇雪车被誉为雪上的F1,可以说冬奥会最具观赏性、最刺激也是最危险的项目都集中在延庆赛区,整个医疗保障过程中,重伤、重症患者多。

北医三院驻延庆区医院医疗保障专家团队克服疫情所造成的各种困难,咬紧牙关,利用有限的资源,成功的完成了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受到了从冬奥组委领导到国外运动员、教练及地方主要领导的广泛赞誉,被前来看望伤员的奥地利奥委会主席、国际奥委会委员称为“金牌医疗保障团队。”

两地三赛区五团队|“金牌团队”是如何炼成的?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庆医院冬奥医疗保障中心外景

充分合理准备 奠定成功基石

北医三院延庆医院作为延庆赛区唯一定点医院,既要做好冬奥保障医疗服务,又要做好疫情防控,不能影响当地百姓就医。在接到冬奥保障任务之初,北医三院延庆医院执行院长周方就制定了以冬奥保障楼为核心的“一站式”保障模式,楼内可以完成患者所需的检验检查,包括住院和手术。随后,又对冬奥保障专区进行符合防疫标准的改造,这样做到了冬奥保障与城市医疗运行物理上完全隔离。测试赛期间,专家团队又对专区的远程会诊模式、急救设施配备、人员防护提出了细致的改造建议。“一站式服务,闭环式管理”的疫情下冬奥定点医院保障模式得到了北京市卫健委的高度肯定,确保了冬奥期间的优质服务和零感染。

两地三赛区五团队|“金牌团队”是如何炼成的?

“一站式服务,闭环式管理”的冬奥医疗保障楼

北医三院保障团队专家12人,加上北京市属医院的支援专家,总共19人。虽然人手少,但每名专家在其专业领域都独当一面。基于测试赛的经验,我们总结了一套闭环内外轻症、重症患者的诊疗体系,即专家团队全覆盖接诊模式,轻症患者大全科小专科接诊模式,重症患者实时线上MDT会诊模式,创伤、外科、内科三大症候群模式,胸痛、腹痛、脚痛等常规诊疗小组模式。我们不断完善冬奥医疗保障中心的相关检验项目,制作不同部位外伤检查项目套餐,避免患者多次往返检查,提高工作效率。在周方院长的带领下,每天上午对前一天治疗的全部患者进行梳理、总结、交班,真正做到“精益求精,万无一失”。在这样精细化的管理方法下,每个患者都得到了专业快速治疗,每名保障队员也得到了充分的休息,从而更好地服务随时到来的急危重症患者,使得有限的人力资源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利用。

不断接受挑战 出色经受考验

冬奥医疗保障救治团队2022年1月24日正式集结。从集结那天开始,一个一个的重病人一直在挑战我们对冬奥医疗保障重症患者的预期,一夜一夜的手术也在挑战我们整个团队体能的极限。集结的第二天,八名来自延庆各个场馆的奥运工作人员发生损伤,其中三名需要手术治疗。于是,这三名患者在伤后24小时内都得到了及时的手术治疗。披着厚重的防护服,体能消耗相当于在平时环境下的2-3倍,一天内连续为三名患者手术,对手术医生、护士、麻醉医生、放射技师、检验科医师、特殊器材准备人员、院感防控人员等,对于整个团队都是一个重大的考验。

两地三赛区五团队|“金牌团队”是如何炼成的?

除夕夜,闭环内外联动救治患者

农历的除夕夜,本是中国人阖家团圆的时刻,一名多脏器衰竭的外籍工作人员打破了我们的宁静。患者来的时候,就表现为休克、肾功能衰竭、心功能衰竭、严重的乳酸酸中毒,生命垂危。文献中报告病死率超过50%。从晚上五点到第二天早上七点,闭环内的很多同事穿着防护服在工作区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闭环外的领导、同事更是彻夜指挥、协调。第二天病人又出现了呼吸功能衰竭,多次多学科会诊,多次检查治疗,整个团队在两天时间内大部分人睡了不到五个小时。后来,这位患者病情稳定,转运至医院本部继续接受治疗,并于大年初六平安出院。

2月8日,一名美国运动员在高山滑雪比赛过程中受到严重损伤,初步诊断为开放性小腿骨折,需要在伤后两个小时内为其进行清创和外固定手术。由于是冬奥首例比赛场上的重伤患者,而且赛事是向全世界现场直播的,来自各方的压力可想而知,美国队队医对于治疗每一步的要求都近乎苛刻,但还是接受了我们提供的一套安全有效的解决方案。

两地三赛区五团队|“金牌团队”是如何炼成的?

美国运动员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发文感谢医护人员

美国运动员手术刚刚结束,又一名奥地利运动员诊断为左前臂多发粉碎骨折来到冬奥医疗保障中心。其队医认为是闭合性骨折,仅要求打石膏固定,待第二天飞回奥地利再行手术治疗。但是经过我们团队细致检查发现,患者存在开放伤口,且与骨折断端相通,即诊断为开放性骨折,需要立即手术。当时已经深夜十一点,整个团队已经工作了6个多小时。又持续了六个小时的手术,手术结束已经将近凌晨六点,整个团队都瘫倒在手术室。

两地三赛区五团队|“金牌团队”是如何炼成的?

直升机转运患者救治

2月10日,又一名高山滑雪瑞士籍运动员在比赛中受伤,由直升机直接转运至保障专区。全身七处骨折,左上肢六处骨折伴桡动脉损伤,六处骨折中有三处需要行手术治疗,且最严重的桡骨远端骨折,不到20平方厘米的关节面粉碎为六块,需要紧急手术尽快恢复上肢的血运并固定骨折。整个团队从中午十一点半对其开始接诊,随后进行了长达八个小时的手术,手术结束的时候已近凌晨一点。整个团队十几个小时没吃东西,九个小时没喝水,没去洗手间,手术结束的时候每个人的衣服都被汗水浸透。

2月19日,深夜12点左右,所有的保障队员都已进入梦乡。一个来自冬奥村的电话惊醒了很多人,一名中方工作人员足部严重碾压伤,有截肢可能。接诊的时候,患者的足部足底软组织严重剥脱,整个足部的血运严重破坏,神经断裂,还伴有骨折,一旦治疗不及时,患者存在很大的截肢风险。一般情况下,此种手术需要在显微镜下对血管神经进行探查,但闭环内身着防护服,根本不可能使用显微镜。整个团队为了患者的健康争分夺秒地和时间赛跑,准备手术的、和市级专家沟通的、准备手术器械的,和患者以及家属沟通的……虽然病情急迫,但整个团队像一台机器一样有序运转。最后,闭环内外相互配合完成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良好,避免了肢体残疾。

不忘初心,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取得胜利

在如此重大的保障任务面前,团队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发挥着光和热,也正是每个人的竭力奉献,才有了保障最终的胜利。

两地三赛区五团队|“金牌团队”是如何炼成的?

北医三院创伤中心主任、延庆医院执行院长周方通过5G远程会诊中心系统与外籍运动员和队医沟通病情

周方院长作为北医三院创伤中心主任和延庆医院执行院长,多项任务一肩挑,不仅要为很多疑难病例给出最终的评判,为创伤患者制定手术方案,还要协调闭环内外的资源,与北京冬奥组委、北京市卫健委、北医三院本部沟通。每个抢救的夜晚,周方院长都亲自在远程会诊中心指挥,而正是由于他的坐镇,让整个医疗队有了主心骨,各个岗位的同事都能有序完成自己的工作。

两地三赛区五团队|“金牌团队”是如何炼成的?

在冬奥医疗保障中心的闭环内,正在手术中的医疗队队长、骨科吕扬医生(左二)

保障医疗队队长吕扬,不仅要沟通医疗小队的同事与延庆当地的同事,还要串联延庆管理层和整个冬奥医疗保障中心的医护人员。作为创伤骨科的专家,他进入闭环时间最长,手术病人最多,工作强度最高,医疗任务最重,他用自己的努力和付出,良好地完成了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带头模范作用。

两地三赛区五团队|“金牌团队”是如何炼成的?

医疗队副队长、妇产科王一婷医生正在记录医疗队里的当天的医疗工作

妇产科医生王一婷,作为医疗队的副队长,除了接诊自己专业内的患者,更多的工作是沟通协调和宣传报道。不仅要做各方面的信息沟通, 架起生命的桥梁,同时要展现延庆冬奥医疗保障中心的高质量工作,讲出每一个感动的故事,在宣传阵地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不埋没每一个精彩的瞬间。

两地三赛区五团队|“金牌团队”是如何炼成的?

冬奥医疗保障中心闭环内正在进行手术操作的运动医学科梅宇医生(右一)

运动医学科医生梅宇接诊了近70名患者,他对每个患者都认真负责,病情交代非常细致。一名外国运动员韧带断裂,“金牌团队”的声誉使本可回国的他坚决要求在中国做手术。梅宇医生成功地为他实施了手术,梅宇医生说:“手术是我们做的,知情同意书国家早就给签好了。”

两地三赛区五团队|“金牌团队”是如何炼成的?

冬奥医疗保障中心闭环内正在进行腹腔镜手术操作的普通外科李刚医生(右一)

作为大外科团队的核心人物,普通外科的医生李刚,一直坚守在一线。接诊多名腹痛患者,且为两名患者做了手术。术前判断准确,手术干脆利落,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满意出院。曾赴武汉抗疫的他,冬奥医疗保障再次挺身而出,勇于担当,这就是北医三院人的缩影。

两地三赛区五团队|“金牌团队”是如何炼成的?

冬奥医疗保障中心闭环内,韩永正医生对患者进行神经阻滞操作

所有的手术麻醉、术后镇痛的管理,离不开麻醉科医生韩永正,他发挥“螺丝钉”的精神,总是默默与手术医生并肩作战,为患者服务。他对患者进行术前神经阻滞,使得患者术后有了良好的救治体验。

两地三赛区五团队|“金牌团队”是如何炼成的?

冬奥医疗保障中心闭环内,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王飞医生(左一)与救治的外籍患者合影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王飞、心血管内科医生王方芳、神经内科医生张华纲作为大内科成员,既要作为全科医生的角色进行接诊,又要作为专科医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内科患者往往同时存在很多合并症,普通的糖尿病就可能因为血糖控制不好,诱发肺部感染、心功能衰竭、肾功能不全等,而且容易进入恶性循环。

两地三赛区五团队|“金牌团队”是如何炼成的?

在冬奥医疗保障闭环内,王方芳医生与她成功救治的外籍患者合影

内科专家团队分工合作,既要从整体把握病情,给出恰当的治疗,又要谨慎小心,不放过任何一个蛛丝马迹。对于除夕夜的多脏器功能衰竭抢救的患者,每个专家提出意见时都会考虑到其他系统是否能够耐受。

两地三赛区五团队|“金牌团队”是如何炼成的?

坚守在冬奥医疗保障中心闭环外的神经内科张华纲医生正与闭环内医生和病人进行沟通和专科指导

面对一个因痛经晕厥的年轻女性,他们会详细地询问晕厥的病情,排除心源性、脑源性的因素。每一个人都做过抢救的指挥员,体现了内科医生扎实的基本功和认真负责的态度。

两地三赛区五团队|“金牌团队”是如何炼成的?

在冬奥医疗保障中心闭环内的骨科冯辉医生已接诊患者七十余名

骨科医生冯辉是一位优秀的青年医生,他坚守岗位,接诊患者70余名,参加每一台创伤手术,不断地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

两地三赛区五团队|“金牌团队”是如何炼成的?

在冬奥医疗保障中心闭环内工作的耳鼻喉科鲁兆毅医生

耳鼻喉科医生鲁兆毅是这支队伍中最年轻的队员,他在1月23日就接到通知对外籍患者进行诊治。耳鼻喉专业的患者包括咽部鱼刺异物、鼻外伤以及头面部复合伤等,关系到患者的外貌,疾病虽小,责任重大。鲁兆毅在工作中受到了整个团队的好评。

两地三赛区五团队|“金牌团队”是如何炼成的?

感染管理处安卫红紧盯感控细节,确保全院零感染

感染管理处安卫红作为感控专家,她的目标就是确保全院零感染。每天她都会深入一线,梳理风险环节,优化工作流程,组织应急演练、穿脱防护服培训等。从医护人员到后勤人员,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不能放过,反反复复确认,仔仔细细检查,是冬奥医疗保障工作前线的“排雷兵”。

展现国际水平 获得高度评价

有了充分的准备,有了每个队员的坚持,我们终于取得了冬奥会医疗保障的胜利。冬奥期间,共接诊闭环内冬奥相关人员268人,其中外籍人员45人,外伤患者89人。住院人数16人,手术人数13人,其中包括外籍工作人员2人,运动员4人。危重患者8人,其中外籍患者5人。所有患者都得到了成功的救治,每个患者都对我们竖起了大拇指。看到经过我们救治的患者满意的笑容,看到他们再次回到自己的岗位上,我们感到由衷的自豪。

两地三赛区五团队|“金牌团队”是如何炼成的?

在去年11月雪橇测试赛期间,我们成功救治的波兰多发伤运动员在赛前专门来到冬奥保障中心,感谢我们对他的帮助,让他伤后不到三个月再次回到冬奥赛场上。国外媒体更用“nothing is impossible(没有什么不可能)”来形容此事。

多脏器衰竭的患者出院时紧紧拥抱着医护人员,泣不成声地感谢所有帮助过的天使们,让他获得重生。

美国队的多名队医看着患者术后完美的骨折复位和毫无感染的伤口,也都对我们的治疗交口称赞。

奥地利的队医看到术后X光片,握着主刀吕扬医生的手激动地说,“你们的手术实在是太完美了”。

瑞士队医、伯尔尼大学附属医院创伤中心主任对我们表示最真挚的敬意,并邀请我们团队到他所在医院进行交流访问。

作为北医三院人,带着三院培养的优良品质和扎实的业务能力,我们来到延庆,为延庆赛区做好医疗保障。多少次线上的多学科会诊,危重病人转回三院进一步治疗,让我们在三院的坚强后盾下,圆满完成冬奥医疗保障任务。

在冬奥比赛期间,北医三院延庆医院冬奥医疗保障专家团队展现出实力、担当和团结协作,直面挑战,为冬奥医疗保障交上了完美答卷。智者莫念昔日功,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将以更饱满的精神去迎接冬残奥会,为冬残奥保驾护航,以更好的结果、更多的成绩,拿到属于我们团队自己的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