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飞逝,转眼间冬奥会已经闭幕。冬奥会是国际性盛会,冬奥会期间,张家口赛区接待了来自79个国家和地区代表团的2020名运动员及随队官员;冬残奥会期间,预计接待来自39个国家和地区代表团的644名运动员及随队官员。
自冬奥会开幕式以来,崇礼院区已经接诊闭环内伤病员370余人次,其中外籍患者50余人次。成功进行了28例住院和急诊手术,手术涉及骨科、运动医学科和普通外科,开展了冬奥运动员第一例手术(脊柱骨折内固定)和崇礼院区第一例腹腔镜手术,完成了冬奥会第一例直升机转运患者救治。在手术室、麻醉科医护协作下手术顺利,患者术后都恢复良好,痊愈出院,获得国际官员和运动员的一致好评。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崇礼院区
北医三院驻崇礼院区的医疗保障团队,由来自19个科室的26名队员组成,刘彬任队长,彭颖、韩彬任副队长,孙阿萍任党支部书记,大家除了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外,每位队员都熟练掌握外语,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因为参与冬奥保障、实现个人梦想,我们组成了这个团结、奉献的团队。回想这一个半月的点点滴滴,有很多值得总结的地方。
落实疫情防控,确保零感染
北医三院崇礼院区作为张家口赛区首诊救治定点医院,承担除传染病以外的所有涉奥伤病员救治任务,院区分为三个独立物理空间,创伤中心收治闭环内涉奥伤病员,老院区收治闭环外涉奥伤病员,感染疾病楼收治闭环外非传染病发热患者。
医疗队感染管理处赵心田和胸外科白洁副主任医师在住地会议室培训考核队员穿脱防护服
由于疫情的影响,我们和时间赛跑,进入院区以后,首先熟悉在疫情防控下如何开展医疗工作。疫情防控方面,赵心田做了大量的工作,和具有援鄂经验的胸外科白洁医生一道,组织培训医疗队员穿脱防护服,确保每个人都100%合格。赵心田还担负起了河北省二院医疗队员和崇礼院区冬奥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协助院区设置三区两通道,对于疫情防控制定了一些相应的制度和流程并督导落实,大家也都迅速熟悉了在穿防护服情况下如何正常开展诊疗工作。
测试赛前,医疗队员在闭环内实地演练熟悉三区两通道流程
手术室的田嘉、李湲每天为院区人员测核酸,院感防控人员的辛勤付出确保了院区冬奥保障期间的零感染。
梳理流程 建纲立制 做好打硬仗准备
崇礼院区作为国家运动创伤区域医疗中心,在冬奥周期前就已经开展了运动医学和骨科创伤的手术,尤其在运动创伤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
结合崇礼地区地处高原同时天气寒冷和冬奥会高速损伤的特点,初期,我们发现崇礼院区虽然能开展运动医学和骨科常规手术,但还不具备开展其他相关科室的创伤和急救手术的条件,一些危急重症的药物储备还不全面。
普通外科彭颖副主任医师在院区手术室了解腹腔镜设备及器械情况,提出腔镜器械的需求
我们在熟悉了解院区目前已经有的相关药品、器械、设备和耗材的基础上,根据冬奥医疗保障的特点,向北医三院本部提出100多种药物、200余种器械和50余种耗材的需求,协助院区在药品、器械、设备和耗材这四个方面为冬奥医疗保障做好准备。普通外科彭颖副主任医师、胸外科白洁副主任医师和泌尿科刘磊副主任医师从各自专业角度出发,协助院区采购相关的腹腔镜器械。
医疗队组织心内科、神经内科、麻醉科、神经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和普通外科的专家,协助院区完善了相关的电子文书。
麻醉科韩彬副主任医师、普通外科彭颖副主任医师和院区麻醉科于琳琳,在输血科了解配血和输血流程,协助院区制定紧急配血和输血流程。
麻醉科韩彬副主任医师、普通外科彭颖副主任医师和院区麻醉科于琳琳、血站工作人员一道梳理创伤中心楼内的紧急配血和输血流程,确保在病情需要时能第一时间完成配血工作,尽快缩短输血等待时间。
从进驻院区开始,我们就与院区对应科室梳理各项流程,建立各科室诊疗常规,对科室医生进行常见病的培训,对药品情况进行梳理,急诊科郭治国副主任医师及护士李阳、张硕就急诊救治的流程及新技术进行了全员培训,确保患者能够在到院后得到及时有效救治。手术科室还进一步整理手术器械,保证满足各种常见以及突发情况的急诊手术需要。我们还学习使用急诊以及杂交手术室的一些设备,骨科、运动医学和普外科开展了28例住院和急诊手术,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
郭治国副主任医师在急诊科为急诊医生护士进行多次骨髓注射枪使用技术培训
通过测试赛,大家与院区领导一道总结摸索出一套以小组为单位的多学科就诊模式,以三到四个人一个小组,接诊患者-流调-查体-病史-检查-急救,都预先安排了专人,使得诊断时间大大缩短。
为了确保冬奥会赛事中伤病运动员的及时救治,院区派杨渝平副院长在闭环内组建了由北医三院、河北二院、崇礼院区组成的创伤中心医疗保障团队并成立了创伤中心医疗保障团队临时党支部。杨渝平副院长任总队长及党支部书记、郭治国任副书记、林国中任宣传委员,党政联合做了大量细致有效的工作,开展行政查房,落实各项核心制度以确保医疗安全。
杨渝平副院长、北医三院医疗队刘彬和彭颖、河北医大二院张华召开会议商讨昨日查房中发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北医三院和河北二院医疗队队长组成三线医生轮值带班,其余内外科医疗队员组成二线医师24小时轮流值班,其他队员在赛事期间在医院备班待命。超声科和检验科由于人员少,3天值一个24 小时班,急诊科的同事实行长白天并24小时备叫,以确保在患者到达医院前做好接诊准备。
冬奥会第一例直升机转运患者救治
我们每天都要工作到赛事结束后半小时,夜里还经常有急诊的情况,虽然大家的工作强度增加、工作时长延长,但这种工作模式更好地满足了赛事保障的需求,大家都自觉遵守,并圆满完成了首例直升机转运危重病人救治任务。这也得到了奥组委、卫健委、医院领导和患者的高度认可,事实证明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
国际奥委会官员、医疗和科学委员会主席理查德·巴吉特(Richard Budgett)对医疗保障工作予以了高度认可
收治病人行业广 治疗病种全覆盖
目前为止,我们闭环内已经接诊了370余例病人,涵盖了医疗队的各个学科。运动医学科刘平主任医师和林霖医师、骨科刘啸医师每天都接诊多名患者,其他患者也比较常见。早期因紫外线使用问题,曾一天内接诊眼科患者五六个,陈慧瑾医师及时发现原因,与冬奥村积极沟通,并录制了电光性眼炎的音频进行宣教。由于皮科患者逐渐增多,曹源医师在开赛前从本部抽调到团队中,诊治了多名患者。张绍兴医师收治了一名外籍咽周脓肿的耳鼻喉科患者,在病房医护团队的努力下,多次穿刺后痊愈出院。急诊科郭治国医师、护士李阳、张硕,检验科张文静,放射科田春艳、和清源医师,超声诊断科李志强医师组成诊疗平台,24小时为医疗队保驾护航。在医护团队的精心协作下,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患者术后与医护人员合影
受疫情影响,崇礼区涉奥人员也分为闭环内和闭环外两部分,在进驻崇礼医院初期,主要以诊治闭环外患者为主,我们还设立了奥运门诊,以满足崇礼广大人民群众的看病要求。随着冬奥村开村,我们工作的重点也逐渐转移到闭环内的涉奥保障人员、运动员和官员,但闭环外的医疗工作也非常繁重,危重病人多,抢救多。
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加强团队凝聚力
冬奥医疗保障对每一位党员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需要全身心投入,不仅要干好本职工作,还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测试赛间隙,医疗队前往院区负责扶贫的三个村落开展送医下乡暖心行动,为当地百姓义诊。通过送医下乡活动,医疗队员更加了解我国农村现实情况,也加深了互相了解,增加了团队的凝聚力。
冬奥会开幕进入闭环工作后与崇礼院区创伤中心成立的临时党支部联合开展党建活动,传达冬奥会的精神,增强党员对医疗保障工作的认识,促进互帮互助的团队建设。骨科刘啸医生开展的第一例脊柱骨折手术,在院领导的统筹下,围手术期大内科、消化科、普外科医师积极配合,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多家媒体进行了报导,体现了团队的力量。
首例脊柱骨折手术
在整个冬奥保障过程中,每位队员都克服了很多困难,默默奉献。有的队员爱人生产,有的队员孩子骨折,还有的队员踝关节骨折和脚掌骨折,大家都坚持工作。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影响着身边每个人。刘平主任医师在参加完开幕式后立即进入闭环内投入到患者救治工作中,并与刘彬、李阳、张硕4名同志一起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在这里我们也感受到了北大领导、三院领导和崇礼院区领导对我们的关心,除夕佳节,各位领导送来了关心和慰问。
2月9日,郝平校长、乔杰院长一行调研崇礼院区
2月9日,郝平校长和乔杰院长还亲自来到崇礼院区,给我们送来了新春问候。院区领导在工作上更是给予我们很大的支持,出现疑难病例,敖英芳院长、郑亚安和郭丽君副院长都会组织各科室会诊,每次手术,闭环外的专家组都会远程指导、把关。彭颖副主任医师主刀的急诊腹腔镜手术,由于是院区的第一例,敖英芳院长和郑亚安副院长一同制定详细的预案并进行鼓励,一直陪同到凌晨手术结束,确保手术万无一失。
总队长杨渝平副院长率领的保障团队更是在大家生活和工作方面做了大量细致入微的工作,涉及到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确保大家能够精力充沛地投入到医疗保障工作中。
冬奥会顺利闭幕,我们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将尽快熟悉残奥会流程和运动员的特殊性,与河北二院的同道及院区的同事们争取更好、更圆满地完成残奥会保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