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众一心 抗击疫情

万众一心 抗击疫情

【科技日报】帮病人渡过生命的岔路口丨白衣战士抗疫日记

作者:林玉晶、王明春、田慈 来自:科技日报 时间:2020-02-20 文章点击率:

比十几年前抽出第一管血气还要激动

2月18日 武汉同济医院 晴

林玉晶 国家援鄂医疗队员、北医三院老年内科医生

接班时了解到,37床昨天开始由少尿进展到无尿,24小时入量3000ml,尿量仅200ml,利尿效果不佳。而且,今天早上静脉血也采集不出来。

有过危重症救治经验的医护都知道,如果经验丰富的护士都采不出静脉血,除非患者本身血管条件过差(多为高龄老人),否则,一定是患者病情极危重,影响了外周循环。

12:30,我接替上一组医生进入病房。危重病人床旁交班后,付源伟医生在离开前向我简单介绍了本病房血气分析针和血气分析仪的用法。

动脉血气分析,是一种先采集动脉血,再利用血气分析仪分析血液标本的检查操作,目的是评价患者呼吸功能及酸碱平衡等状况。平时,这个操作绝对是内科医生和外科护士的“拿手好戏”,但当穿上厚重的防护服、戴着防护眼罩,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在普通内科病房,医生负责采血,采血后的按压止血、上机分析等,则由ICU护士辅助完成。在隔离病房里,看到护士们忙得不可开交,我决定自己搞定。

37床是气管插管的患者,目前偏左侧卧位,右侧腹股沟暴露充分,站在患者右侧、采集右侧股动脉血顺理成章。然而,当我触诊了右侧股动脉后,竟完全无法触摸到搏动点,还是去左侧吧。

但是患者的“肚子”恰好挡住了左侧腹股沟。比划来比划去,根本无从下针。一不做二不休,还是扎右股动脉!安装好血气针、充分消毒,隔着手套,我一点一点仔细感受患者股动脉的跳动,有那么一瞬间,都有了脱下手套的冲动。突然,我貌似感受到了一点搏动。

尽管此时也无法准确区分究竟是患者的股动脉搏动,还是由于按压过狠我自己的脉搏跳动,来不及迟疑了,机不可失,我赶紧原位进了针。有血出来了,颜色和流速都正常,是动脉血!不知为何,我觉得自己的心情比十几年前刚进临床抽出第一管血气时还要激动。

拔针以后,我一手按压止血,一手不停地旋转这管珍贵的血气标本。一会儿,小孙护士又返回来接替我按压止血,我赶紧去进行血气分析,血气分析仪工作正常,一切顺利。患者代酸、呼酸同前,血钾5.4mmol/L,并不高。

出隔离病房脱防护服时,意外发现自己肩膀部位的防护服外层布满了晶莹剔透的水珠,原来汗水已经渗透突破了防护服,但愿这款防护服不会反渗。

想想自己这次困难重重的采集动脉血操作,更加佩服医护团队中的护士兄弟姐妹们了,他们为了高质量完成工作,每天不知要克服多少类似甚至更大的困难。

重症病房传来喜讯

2月19日 武汉同济医院 晴

王明春 国家援鄂医疗队员、北医三院骨科护士

【科技日报】帮病人渡过生命的岔路口丨白衣战士抗疫日记

王明春

今天天气晴朗,心情愉悦,因为有好几位患者核酸检测已经转阴,可能很快就要出院了。

大家听到这个消息都非常开心,工作上更是干劲十足!

在“频繁上线,答疑解惑”的呼吸ICU高东晗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我们这些非专业科室的“小白”迅速成长,无创呼吸机,有创呼吸机,经鼻高流量,密闭式吸痰,不敢说得心应手,大家操作起来也是有模有样,都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对于病情危重的患者,我们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有异常及时和医生沟通对症处理。症状相对较轻的患者,我们则会在治疗和护理的同时,给他们更多的关心和照顾。每次进病房,尊敬地称呼一句叔叔、阿姨、或者爷爷、奶奶,他们也会很开心。

一位病人是年轻壮小伙,每次发饭时,大家都会尽量多给他一些,让他吃得饱饱的!我们和患者一起对抗病魔,一起战斗。春暖花会开,阴霾总会散。樱花烂漫时,我期待可以看到武汉街头熙熙攘攘,人们都摘去口罩,露出由衷的微笑!加油!!

除了胜利,我们别无选择

2月18日 武汉同济医院 晴

田慈 国家援鄂医疗队员、北医三院急诊科医生

【科技日报】帮病人渡过生命的岔路口丨白衣战士抗疫日记

工作中的田慈

北医三院急诊科的兄弟姐妹们:

医疗队独立接管重症病房的第一天,作为第一组进驻病房的先锋队,我们接诊了17个危重患者,20分钟以内先后推进来四名病危患者,SPO2(血氧饱和度)均在70%以下,其中两位SPO2不足50%。最严重的已是休克状态,周身湿冷花斑。李姝和我,默契地对视了一下,一人负责两名患者,给予初始诊治,连接无创呼吸机管路,以最短的时间让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看着他们氧合逐渐回升,生命体征趋于平稳,我们舒了口气。瞬间有种回到三院抢救室的感觉。在病人的无助眼神里,仿佛我们的工作是那濒临绝望的眼神中最后一丝希望,是他们生命里的那一道光。

工作中我是急脾气,每次我焦躁的时候,会想起你们那句“田麻麻,你别着急”。都会努力让自己安静下来。这里的患者时常对我们竖起大拇指夸赞,其实我们都知道,是我们遇到的每一位患者,让我们有了今天的自信和沉着。也只有不断努力,才能更好护佑他们的健康。

在这场战役里,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生命的坚强和脆弱,有病人恢复健康的激动,也有病人离去的遗憾和痛惜。虽然医学有限,并不是所有疾病都能治愈,可总想还能为他们做些什么,还能不能做得更好,不让他们离开……

在这场战役里,我们用心感受着每一位患者对生命的渴望,践行着医者最初的理想。我们和武汉同呼吸、共命运,唯有坚持、坚定、坚守。因为除了胜利,我们别无选择。等疫情过去,等我们回来,继续并肩作战!

链接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lr24XfkRCygb4BufFwTD9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