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夜班,我所在的隔离病房已经收治50位患者,其中8名病危患者,42名病重患者。这8名病危患者中,有5名需要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

我们病房的患者不仅病情危重,而且全部是高龄老年人,他们本来体质就很虚弱,加上病痛的折磨以及呼吸机通气的不便,让护理人员与他们的沟通更加困难。他们出现不适,无法靠说或者按呼叫铃通知我们,只能靠我们不断巡视与观察,凭借多年的经验,及时发现他们的异常情况,予以及时处理。
夜班巡视时,我们发现一位老大爷被子裹得严,但表情有些异常,觉得不大对劲。打开他的被子一看,发现老大爷把大便拉在了床上,我们立刻为他擦拭了身体,更换了床单被套。这种情况,如果在平时,或者有护工看护,或者闻到异味,都能及时发现。而现在,在这样特殊的病房,没有护工,戴着口罩、穿着防护服的医护人员是闻不到异味的,只能靠认真、细心地巡视才能发现。
还有一位上了呼吸机的老大爷,我们巡视时发现他的表情比较痛苦。因为不能摘掉面罩,我们和他无法用语言交流,老大爷根本听不清我们在说什么,我们只能一点一点排查。终于,在他有些颤抖的输液的手上发现了问题,会不会是输液引起的疼痛呢?我们重新为他进行了穿刺,更换了另一条静脉通路。老大爷对我们点头示意,并微微竖起了大拇指,这说明,我们的判断是对的。
最为惊险的一幕发生在一个深夜,一位呼吸机支持的患者趁我们不备,摘下面罩去喝水,立刻出现血氧饱和度急剧下降,紧接着双眼上翻,意识逐渐丧失。我们及时从监护仪上发现了异常情况,负责的医护人员立刻全部到场,只见医生组组长、呼吸科的程秦医生,一手按住患者的吸氧面罩,一手熟练调试呼吸机参数,给予患者纯氧支持,并指挥我们护理人员配合他的工作。约2~3分钟后,患者的血氧饱和度逐渐恢复至90%以上,意识逐渐恢复了过来。
抢救成功,我们把患者从鬼门关上拉了回来。危机过后,我们又连比画带写,再次叮嘱患者,千万不要随意摘下吸氧面罩了。
下了夜班,想好好补个觉,对我来说,这可能是最特殊的一个情人节了。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
链接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I7H34E-Vjjl2SZIanyGfg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