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团队照片
消化科大肠组专家团队
IBD-MDT
二、团队名称:炎症性肠病(IBD)-多学科协作团队(MDT)
1、擅长领域:疑难炎症性肠病的诊断和治疗
2、疾病及团队简介:
炎症性肠病(IBD)是病因尚不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目前认为是有遗传易感性的宿主在特定肠道菌群、食物抗原等作用下诱导肠黏膜免疫反应过度激活而导致肠道炎症反应,主要包括溃疡型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IBD诊断困难、治疗棘手、病变复杂、病程长,而且迁延不愈。MDT是IBD患者最佳诊疗和管理方式。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是第一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消化系统疾病临床诊治及内镜诊疗水平居国内前列,2021年获批国家区域性炎症性肠病诊疗中心。2018年成立IBD-MDT团队,由具有高级职称和丰富临床经验的消化科炎症性肠病(IBD)专业医生牵头,IBD专科门诊消化内科、儿科专家参与,联合具有IBD手术经验的结直肠外科和肛肠科专家团队、胃肠道方向病理专家、腹部影像学专家、营养师和药剂师、风湿免疫科专家等组成MDT团队,对于疑难、重症IBD患者进行多学科联合查房。内容涉及IBD诊断、手术时机选择(癌变)、围手术期处理、IBD患者生物制剂的应用等,有助于患者确定诊断并获得最佳治疗方案。
三、专家团队
牵头人简介:
顾芳教授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大肠组组长,曾获归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吴阶平科研基金资助项目,作为协作单位负责人主持卫生部行业基金科研专项项目“急性重度/暴发性溃疡性结肠炎对静脉用糖皮质激素抵抗的评估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癌变的风险评估及监测”、“我国炎症性肠病对系统作用糖皮质激素依赖的评估及免疫抑制剂使用的规范意见”、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项目“多中心溃疡性结肠炎疾病模式演变及新型生物制剂成本效用分析和预测疗效模型建立”、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专项项目“中医药对重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研究”、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多中心溃疡性结肠炎疾病模式演变及新型生物制剂成本效用分析和预测疗效模型建立等,发表论文30余篇。
团队成员:
四、患者就诊MDT需要满足条件
1. 疑诊IBD,在诊断上尚有疑问者;
2. 新诊断IBD,基础疾病多或病情复杂,需要制订治疗方案者;
3. 具有外科情况的IBD患者(肛周脓肿、瘘管、大出血、肠穿孔、肠狭窄、癌变等);
4. 内科常规治疗(激素、生物制剂)无效的IBD患者,需要进行转化治疗者;
5. 复杂或难治性或疑难重症IBD患者:需要联合药物治疗或手术;
6. 拟接受IBD手术者:IBD患者围术期处理;
7. IBD术后患者:如何过渡到药物治疗,预防复发;
8 专科医师认为应该进行MDT讨论的病例
五、就诊流程
1. 患者通过现场预约方式提出MDT会诊申请或由相关专科医生根据患者病情推荐就诊;会诊中心工作人员核对、整理相关病历资料,并告知患者具体门诊的时间和地点。
2. MDT团队联络人负责询问患者病史,采集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并负责向门诊专家介绍病情,经多学科医师团队讨论后做出诊疗决策,向患者及家属交代就诊结论,反馈门诊报告。
六、注意事项
1、服务对象:门诊、住院患者
2、门诊时间:每周五下午12:00-14:00
3、门诊地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健康医学中心5层
4、门诊收费标准:按照特需门诊收费标准执行
5、需要的检验检查资料:
(1)常规化验:血常规、CRP、ESR、生化、凝血功能,抗中性粒细胞抗体、胃肠激素抗体谱、淋巴细胞r-干扰素释放试验;尿常规;便常规+OB、大便培养+药敏、涂片找细菌、便找寄生虫和虫卵、便找阿米巴、真菌镜检、血清及粪便CMV-DNA PCR、EBV-DNA PCR、大便难辨梭菌毒素测定、粪便钙卫蛋白等。
(2)结肠镜+病理,胃镜+病理、小肠镜+病理,胶囊内镜、消化道造影,腹部超声、腹部CT或CTE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