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责任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 社会责任 > 援藏支边 > 正文

记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的第一次ERCP

作者:姚炜 闫秀娥 来自:院刊 时间:2016-11-18 文章点击率:

来到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已经1个多月,渐渐适应了这里的气候和工作环境。在援藏之前就得知这里急需会做ERCP的医生,但来到西藏的第一例ERCP还是让我记忆犹新。

西藏是个高原地区,气候寒冷氧气稀薄,农牧民喜欢食用牛羊肉,饮用酥油茶,都是比较油腻的食物,因此胆结石包括胆管结石的发病率明显要高于内地,但在西藏地区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仍然是外科手术,而在内地几乎已经完全被内镜治疗代替,内镜下进行胆总管结石取石(ERCP)创伤小恢复快,也无需让患者挂引流袋(T管引流)一个多月之久。

在我刚刚到的时候,外科和肿瘤科的主任听说来了会做ERCP的援藏医生都非常兴奋,纷纷表示希望能给他们解决问题。

很快,病房里住进了一位藏族老奶奶,反复的腹痛和发热,肝功能不正常,黄疸,做了核磁和腹部CT都提示胆总管结石,这是绝对的ERCP治疗适应症。但这里几乎不开展ERCP操作,很多的ERCP手术都是请内地的专家作为表演性质的操作,虽然医院配有高端设备,但医护人员对设备的使用还不太熟悉。

记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的第一次ERCP

在术前我需要将所需设备和耗材进行充分的准备。果然在准备的过程中就发生了一些小插曲。胃镜室护士在设置面板里反复找不到ERCP的电切设置,灵机一动利用微信视频对话功能,和我科胃镜室的护士长程志蓉老师进行了“视频会诊”,她一步一步的教我在面板里设置好了电切仪的参数,并把设置保存了下来。之后和当地胃镜室护士长一起在库房里整理好所需耗材。

经过充分的设备和材料准备后,跟患者和家属进行术前谈话和沟通,结果没有意料到的问题来了。病人经过算命,要求推迟一周手术。考虑患者当时病情相对平稳,因此尊重患者意见,我们在一周后对患者进行了ERCP治疗。

在手术当天,虽然言语不通,但患者和家属双手合十对我频频点头,表示着极大的信任。手术过程很顺利,用微创的方法将患者胆总管内结石成功取出,术后病人没有出现并发症,恢复良好,3天后顺利出院。

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开展了近20例ERCP治疗。同时对当地医生积极进行手把手ERCP教学和培训,真心希望在1年的援藏结束后,当地医生能够独立开展ERCP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