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责任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 社会责任 > 援藏支边 > 正文

北医三院第五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专家凯旋 

作者:王丽 来自:宣传中心 时间:2020-08-14 文章点击率:

北医三院第五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专家凯旋 

8月14日14时许,和煦的阳光下,TV9815航班徐徐降落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北医三院第五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专家——骨科吴奉梁、神经内科刘小璇、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丁艳苓、急诊科刘韶瑜、风湿免疫科张警丰、耳鼻喉科徐驰宇步出舱门,圆满完成为期一年的援藏任务凯旋。

北医三院第五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专家凯旋 

北医三院第五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专家凯旋 

北医三院第五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专家凯旋 

T3航站楼国内到达A口处,北医三院党委副书记刘东明,相关派出科室领导、职能处室负责人以及队员家属代表手捧鲜花、翘首以盼,掌声、欢呼声、响成一片,迎接第五批援藏队员回家!

北医三院第五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专家凯旋 

何时可见真本色?最是高原风雪处。

从北京到雪域高原,在那片离天空最近的土地上,第五批援藏队员们立足本职岗位,脚踏实地,恪尽职守,以“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能降标准”的援藏精神坚守奉献。

北医三院第五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专家凯旋 

北医三院第五批援藏医疗队队员回京前夕,付卫副院长陪同第六批援藏队员于7月31日一起进藏,看望援藏一年的第五批援藏医疗队队员,参加了第五批与第六批援藏医疗队的交接仪式。

交接仪式结束后,第五批援藏医疗队已与第六批医疗队员进行了两周左右的压茬交接,以便第六批援藏医疗队尽快融入到受援医院的医疗服务和管理建设中,让藏族同胞在家门口享受到内地优质的医疗资源。

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是聚民心 、顺民意、惠民利的民生工程。为响应中组部和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号召,自2015年起我院共派出6批次37名业务骨干,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开展“造血式”医疗帮扶。5年来,来自北医三院的援藏专家们用丰富的临床经验,通过修订科室规章制度、诊疗流程,制定科室发展规划,强化重点业务能力建设,落实“师带徒”培训管理等方式,为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学科建设添砖加瓦;用精湛的业务知识细化科研规划,建立科研数据库,指导撰写论著,有效推动了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在医、教、研、管方面迈上新台阶。

春耘力尽施,秋收榴满枝!一批批援藏队员在雪域高原留下了足迹,也留下了永恒的回忆。第五批援藏队员已被自治区人民医院聘为终身客座专家,他们将转变工作方式,接续为西藏的医学事业、藏族同胞的健康福祉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年工作回顾

北医三院第五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专家凯旋 

骨科在学科建设方面,加强科室文化建设、明确专业发展方向、开展新技术3项、制定了学科3年发展规划;在人才培养方面,制定骨科选、育、用、留的用人方案,一专多能的培养模式已经落地生根。通过PBL授课,强化临床医师在脊柱方面的知识储备,通过“师带徒”提高临床医师的技术储备。目前,脊柱结核人工智能影像辅助诊断系统的研发及在西藏基层医院中的应用项目,已经获批西藏科技厅重点研发计划,预算资金为70万元。

北医三院第五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专家凯旋 

神经内科以脑血管病为重点发展方向,以癫痫病为科室发展特色,以建立科室常见疾病的诊治规范为发展基础。坚持每周一次教学查房和疑难病例讨论制度,加强与北医三院的交流和联系,开展远程转诊和远程会诊业务,提高临床业务能力。在科研方面,完善高原脑血管病病因分型和随诊的数据库,制定科室医生的科研方向,分配科研任务,指导撰写论著,科室已获批西藏地区科技计划项目重点研发计划1项,发表文章1篇。

北医三院第五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专家凯旋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在保证科室医疗工作运行良好基础上,积极加强重点业务能力建设。完成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首例无痛支气管镜检查,常规开展支气管镜下取异物,开展高危病人筛查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加强呼吸衰竭患者的无创通气治疗,并与放射科合作,常规开展肺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以及大咯血肺血管介入栓塞术。规划亚专业组,细化学习医疗科研规划。结合当地特色,指导研究生中期课题汇报和后续论文撰写以及本科室医师撰写论文,完成西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及答辩。

北医三院第五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专家凯旋 

急诊科每天进行床旁诊治危重患者,开展医疗和教学查房。组织科室集体学习业务,参加北医三院急诊科“云查房”。修订科室规章制度、诊疗流程,制定科室发展规划,促进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的建设和筹备工作。新冠疫情以来,组织科室培训,协助完成疫情防控工作。帮助科室申请科研基金及新技术各1项。

北医三院第五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专家凯旋 

风湿免疫科诊治了大量疑难危重患者,成功治疗自治区首例“IgG4相关性疾病合并颅内病变”,成功指导本地医师熟练掌握腕、肘、肩、踝等关节穿刺术,积极推进开展肾穿刺活检术,积极推进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的规范诊治和规律随访,极大的改善了患者的预后。筹建风湿科标本库,建立科研数据库,规律组织科室进行专业学习,并指导研究生完成论文和本科医师撰写论著,制定科室发展规划,助力科室进一步发展。

北医三院第五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专家凯旋 

耳鼻喉科完成手术100余例,大力开展鼻窦炎、鼻部良恶性肿瘤等疾病的鼻内窥镜微创手术,使鼻科疾病的治疗成为科室一大特色。多次参与急危重症患者抢救,保障了急诊患者的生命安全。开展理论授课、多站式教学查房、专业英语学习、定期理论考核和授课比赛评审等教学工作。举办专科学术会议1次,听力培训班1次,提高了科室影响力。

第五批援藏队员感言

北医三院第五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专家凯旋 

吴奉梁

援藏为什么?援藏做什么?援藏留什么?围绕上述3个问题我用了1年时间去体会、实践。援藏不单是奉献,更多的是收获。我收获了科室管理工作经验,收获了援藏队员情谊。援藏不单是任务,更多的是责任,责任重于泰山。只有靠强烈的责任感才能主动作为,在临近交接之时,将病房两例高风险手术集中实施了手术,为服务藏区人民,解除病痛,实实在在的做出自己的贡献,兑现自己的承诺。

北医三院第五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专家凯旋 

刘小璇

援藏这一年对我来说,是磨练也是成长。在这里,我教他们如何更好判断脑血管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如何掌握静脉溶栓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如何辨别普通头昏和耳源性眩晕以及帕金森病的非运动症状等。同时,也学习到了很多内地不容易看到的珍贵的病例:如乙脑,HIV相关性脑病;我还目睹了脑囊虫治疗的全过程及3年来影像学病灶减少到消失的变化等等…… 所有这些,让我收起了来自大医院的盲目和骄傲,带着虚心的态度学习,不断充实和成长。

北医三院第五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专家凯旋 

丁艳苓

这一年里,有很多难忘的时刻。我们依靠无创呼吸机、药物治疗、精心护理,成功救治年近90高龄、全身多系统功能衰竭的老人……这一年里,也有遗憾。慢病的科普宣传,慢病患者的管理以及危重症诊疗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也是我们后面继续努力的方向。这一年的关键词是感恩,收获。这一年里,并肩奋斗的同事们早已成为形影不离的亲人;这一年里,藏族同胞的热情、淳朴、善良常常让我感动,他们的认可是援藏最温暖的回报。

北医三院第五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专家凯旋 

刘韶瑜

一年的时间真的很快,首都机场的送行仿佛就在昨天,我们就要离开拉萨回到日思夜想的家园。从最初的忐忑不安到现在的依依不舍,一共380多个日日夜夜,在雪域高原克服缺氧环境去救治疑难危重病人,去进行教学工作,为科室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尽管很多时候言语不通,但看到患者转危为安时真挚、淳朴的笑容,所有的付出和辛苦就都是值得的了,这段经历也将是人生中宝贵的财富。

北医三院第五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专家凯旋 

张警丰

援藏的一年匆匆而过,来援藏之前,对雪域高原就有无限的向往和憧憬,但是对于平均海拔4000米的高度又有些心生畏惧。来到拉萨,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日光城的美誉绝非空穴来风,布达拉宫巍峨雄伟,拉萨河风光迤逦。也许正是这样的自然环境,滋养了这里淳朴的人民。一年的工作中和同事相处愉快,和患者互相信任,每当疑难病例获得诊断,危重患者转危为安都是对我们最大的褒奖。希望援藏的接力棒不断传承,为西藏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北医三院第五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专家凯旋 

徐驰宇

一年援藏最大的体会就是成长。无论是从医疗技术到管理能力,还是从教学水平到科研文章,我都有很大进步,感谢西藏给了自己施展手脚的一块广阔平台。氧气的不足,睡眠的缺乏,血压的超标,阻挡不了我们在这里开展工作:手术、门诊、查房、急诊抢救、教学授课、抗击疫情、调研义诊,一切的一切为了一名医生的责任,为了藏族同胞的健康,为了祖国边疆的稳定。一世藏缘,这里有最纯朴的患者,最碧蓝的天空,最纯洁的心灵,最神圣的山川湖泊,愿西藏永远充满生机,明天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