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文化

当前位置: 首页 > 医院文化 > 人文三院 > 正文

2004年冬,我还是一名实习医师,晚上到骨科急诊跟诊学习……

作者:孙静 来自:本网 时间:2017-03-02 文章点击率:

2004年冬,我还是一名实习医师,晚上到骨科急诊跟诊学习……

吕扬,北医三院骨科主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脊柱以及四肢骨折,足踝外科。

医学伟业的建立,不在能知,乃在能行。作为临床医生,吕扬恪守医德,细致周到,成为了多个学会的委员。作为老师,他是三院首位君者学者导师,用无私奉献赢得学生的尊重。作为研究人员,他承担多项课题,发表高水平SCI文章,并有多项专利。坚定的步履踏响成功的节拍,坚强的斗志必然使他的人生更加绚烂。

最喜欢的一句话:

终吾一生,医心无悔

从小就立志做一名医德高尚的白衣天使,从医以来,从懵懂的一窍不通到能够救死扶伤独当一面,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努力成长,视病患如亲人,想其所想,及其所及。享受着治愈病痛时带来的成就之感,分享着每一位病患康复时的喜悦之情。将自己从事的医疗事业,作为毕生的梦想去奋斗和追求,刻苦钻研,不断创造生命奇迹。再苦、再难、再累,终吾一生,医心无悔。

2004年冬,我还是一名实习医师,晚上到骨科急诊跟诊学习……

最难忘的一件事:

记得那是2004年的冬天,我还是一名实习医师,利用晚上的时间到骨科急诊跟诊学习。

有一天晚上,遇到一名70多岁的老人家,肝癌股骨转移,股骨病理性骨折,剧痛难忍。由于患者已是恶性肿瘤晚期,预期寿命少于3个月,所以只能选择保守的牵引治疗......

当晚到急诊就诊的患者非常多,把值班医生围了一圈。这位老人家的儿子来到诊室很多次,都没有能和值班医生说上一句话。看到患者儿子那焦急无助的眼神,我于是上前问了一下.....

“您怎么了?”

一般情况下,患者若是看到胸卡上“实习医师”这几个字,往往会对我不理不睬,而这位家属却满怀期待的对我说:“我母亲的牵引好像有什么问题,一直疼得很厉害,你可不可以过去看看她?”。因为老师曾经和我讲过牵引的基本知识,患者牵引的重量应该是6-8公斤,于是我就跟着家属去了留观室。

当时的场景让我终身难忘:老人家特别瘦,真可以说是皮包骨头,面色枯黄,因为剧痛难忍,不停地呻吟。我马上过去看了一下,牵引没有松,但是牵引的重量不够。我扭头看看四周,没有发现合适的重物来增加牵引重量。患者的儿子看到老母的状态,眼泪不停地在眼中打转。我想了想说:“这样,咱们准备一箱矿泉水,吊在这个地方。既可以增加重量,又可以在老人渴的时候给她喝一些。”

2004年冬,我还是一名实习医师,晚上到骨科急诊跟诊学习……

于是,我又和患者的儿子一起去买了一箱矿泉水。然后,一瓶一瓶的加到牵引的吊蓝里,直到老人觉得不是很痛了为止……

看到久病的老母皱着的眉头终于散开,并浅浅的睡去,患者的儿子眼含热泪的笑了。他转过身,仔细打量着我的胸牌,当我还在担心他会不会对我这个“实习医生”不太放心的时候,他突然对我笔直地鞠了一躬,激动地的说了声“谢谢您,吕大夫,谢谢您”。

那一刻,我愣住了,也有点梗咽。作为一名初出茅庐的小大夫,我真的没有想到他会说这句话,一种作为医生的自豪感油然而生,甚至眼泪差点夺眶而出。那是一种欣慰,一种释怀,也是一种鼓励,一种认可……就在那一刻,我突然觉得,学医所承受的所有艰辛和压力都是值得的,就在那一刻,这些年所有的付出和奋斗都得到了最美好的回报,就在那一刻,我暗暗立下誓言,终吾一生,医心无悔!

这只是一个极为平凡的小插曲,行医之人肯定都会有相似的经历。在之后的从医生涯中,每当遇到困难,遇到误解,遇到痛苦的时候,我就会想起那位患者家属的眼神,那一句“谢谢您,吕大夫”将永远是我前进的动力。

在对抗病魔这场战斗中,医生、患者、家属是同一战壕的兄弟和战友,是可以把后背交给对方的袍泽。只有我们真真正正、认认真真的彼此信任,相互支持,才能赢得最终的胜利。而作为一名临床医生,我时常提醒自己,要真正的走到患者的床边,走进患者的心里,要去了解患者的需求,是患者如亲人,才能带给他们最大的帮助!有的时候,限于医学的发展,我们对于某些病痛也暂时是无能为力的,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来做到“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