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起兮、寒风旋地而起。临近年关北京城的大风刮走了思乡的游子,却刮不散医院患者求医的焦急之情,也挡不住我们医务人员上班的征程。凌晨7点,我精神抖擞地走出家门,空荡荡的马路上比平时清冷许多。今年是我在北医三院工作的第七个年头,回想以往的时光真真是历历在目,各种滋味品尝如初。
7:30,我踏进了更衣室,简单用过早餐后,来到工作岗位,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看到这里,也许有人会以为我一定不是医生就是护士。哈哈,这样错了!我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收费员。
那么又会有人说了,收费员还那么辛苦吗?你们只不过是坐在电脑前机械的重复一收一付的简单操作,无需很高的技术含量,也不必承担性命之托的巨大压力。然而,我亲身经历后才知道:“科室工作无小事,于细微处见真功。”
7:55,我坐到了急诊收费处窗口,开始了新年我的急诊工作。
刚刚坐稳,一位患者家属匆匆走来,一脸焦急:“医生,怎么办?怎么办?”连续的一串急问,我一时有些摸不着头脑,暗暗定了定心神,口气平和地劝他慢慢说。过了片刻,情绪稳定后,他告诉我:家人正在急诊ICU里抢救,是夜里发病来到医院。原本陪同的姐姐年龄有点大,体力有些不支,通知他赶来后就先行回家休息了,但匆忙间姐姐带走了患者就医卡。现在医生急需检验报告信息,却怎么也联系不到姐姐了,没有就医卡,他无法取得报告信息。闻听此言,我先告诉他不着急,提供患者信息可以再补办一张就医卡。然而,当我询问患者信息时,却再次遇到了困难:因为他家在外地农村,那里的人大多数不知道家人的证件号码及准确出生日期。因为医院里信息库重名的患者很多,患者信息极易合并错误。为了其他患者安全就医,我不敢贸然进行补卡操作。眼看在即将完成的工作不得不嘎然而止,也看着他愁眉不展的面孔越来越焦急。灵机乍现的我想到夜里同事值班时,在他姐姐就医时可能会留有患者信息。
和夜班的同事紧急沟通后,我又仔细翻找一条条的夜班挂号记录。在不懈地翻看几十条记录后后,我终于找到一个与患者名字的ID信息,经过与患者家属手机的通讯录对比,发现预留手机号码完全一致!于是确认该信息的患者就是他的家人。信息确定后我快速的补办好就医卡,患者家属激动地连连道谢后,便又匆匆离开了。看着他消失的背影,我感觉到了在工作中助人为乐的快乐……
半个小时的午饭时间过后,到了下午值班时间。我继续在窗口工作着。
2点左右,一位外国患者来到我的窗口前,我抬起头“您好!”我笑着望着他,他一脸茫然的看着我,既不说话也无动作表示。我以为他听不懂中文,便又用英文说了句:“May I help you?"话音落下却没有听到回答的声音,看看他仍然一副迷茫不解的神色。排队的人们也逐渐有些多了,我不禁也有些着急起来。本来在我们的工作中,很少碰到这种英文也不懂的患者。这位外国患者看我不再询问,显得有些不安。紧锁着眉头的我,努力地使自己平复心情,保持冷静……
正当我一筹莫展时,一个想法如同一道灵泉涌如我的脑海。
我迅速打开手机查询到护照、学生证、工作证的照片,并把这些照片拿给他看。这次,他终于有了动作,拿出了一本护照。我接过护照连忙翻到国籍那一栏,发现他竟然是一位法国患者。
打开手机翻译系统,我们开始了无声对话。沟通后我才发现他原来不是自己过来的,只不过在排队缴费时,陪同的朋友就突然离开,把他留在了继续排队的队伍中。因为不懂中文,又不敢随便离开,就只好随着队伍前进着。
了解到这个事情后,为了不影响其他患者缴费速度,我劝他在一旁等待朋友回来后再进行缴费。大概10分钟后,一个男子匆匆而来,法国患者与他简单交谈后,这名男子歉意地和我说,这名患者是他的导师,因为第一次来离开法国,不太懂其他的语言。而他自己因为忘了取大夫开的病历,一着急就没和老师解释离队就取了,对于给我们的工作增加了不便深感抱歉。我笑着说没关系,告诉他下次不要再把患者独自丢下,要做好解释后再离开,就继续做起了工作。
其实这些事情突然发生时,我们也会无措也会彷徨。然而静下心来时,会发现,每件事情来时虽然会有些措手不及,但在冷静之后也会找到解决的方法。
忙碌的时间总是飞逝而过,转眼间到了下午5点。随着交接班的同事到来,繁忙的急诊收费处里停止了滴答的计算器声音,但接踵而来的却又是夜晚新一轮的指尖飞舞的噼啪键盘声。这里的声音急促而又有序,简单而又繁复;是我们工作的开始,也是结束。做好最后的结账工作,我终于迎来下班的钟声,整理好自己的物品,我离开了医院,再次走进寒风中。
我是北医三院韩维维,这是我今天的值班故事,也是我们每天值班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