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文化

当前位置: 首页 > 医院文化 > 人文三院 > 正文

除夕夜的值班故事

作者:严超 来自:急诊科 时间:2018-02-24 文章点击率:

说到除夕,大家首先想到的是热腾腾的团圆饭,乐融融的全家福,而医院的急诊科除了门上早早贴上的红色窗花,丝毫感受不到节日的喜庆气氛。

急诊大厅依旧熙熙攘攘,一片嘈杂,表情痛苦的患者,焦急等待的家属,脚下生风的医护人员,所有的一切似乎都与祥和的年味格格不入。我叫严超,是急诊科的一名护士长,今年除夕我值班,工作8年后的除夕之夜经历了不一样的故事。

除夕晚上8点25分,抢救区的玻璃门突然被推开,分诊台的护士谭杰冲了进来,她指着抢救室门口的那张小转运床,着急地说:“超姐,有个孕妇马上要生了,来不及去产科了!!” 边说边准备推床。

作为当班护士长,虽然头一次经历这样的情况,但我深知时间的紧迫性,没有半分犹豫,立刻进入备战状态,“直接把产妇推到手术二室”。同时嘱咐小抢救室的管床护士:“雪然,有个产妇要生了,快拿液体到手术二室,准备开放静脉,记得拿一套配血(采血管)!”,然后我迅速取来备用的待产包和护理垫,抱到手术二室,把无影灯打开,推好两台治疗车备用,医辅人员老李已经把床铺好了。

这时候分诊护士、产科医生和内科医生急速推着产妇进来,大家一起把产妇抬上床,迅速脱去被羊水浸湿的裤子。产科的三位医生各司其职,一人打开接生宝宝的治疗包,一人帮助产妇生产,一人胎心监护,并联系儿科紧急会诊,我和护士谭杰、梁如冰一起开放了静脉通道、取血,鼻导管吸氧、生命体征监护。

几分钟后,儿科医生也到位,此时,产道内已经隐约能看见胎头。我看着忙碌的场景,仅凭着8年前在产科实习的记忆仿佛又觉得少了些什么:小棉被!这是要包裹宝宝用的,怎么办呢?对对对,找家属!我又冲出去喊家属,让买待产包,门口的导医师傅自豪的跟我说:“放心吧,我已经告诉家属买去了!”。

提着悬吊的心回到手术室,此时,我看见产科医生抱着已经娩出的婴儿正在剪脐带,儿科医生接过宝宝吸引口腔分泌物,随着一声洪亮的啼哭声,大家终于松了口气。可是胎盘还没娩出,于是我急忙冲向急诊药房取缩宫素,药房小哥听说要缩宫素,二话没说,会心一笑,直接给了两支。

“缩宫素一支肌注,一支静脉冲入”,产科医生一边帮助胎盘娩出,一边口头医嘱。反复确认缩宫素医嘱后,护士进行了操作。大家打趣地说,“还差几个小时就是小狗崽了!”此时,家属拿着待产包进来了,儿科医生清理好婴儿并温柔地包裹好。胎盘娩出后,医生暂时用纱布压迫了伤口,然后将产妇和孩子转运回产房进行下一步诊治工作。

目送他们匆忙远去的身影后,我们抬头一看时间,20:50分,天哪,一切发生的如此之快!如果不是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如果接生过程有一步衔接不上,都有可能危及产妇和孩子的生命。

走进抢救室,有人问:“是个男宝宝、女宝宝?”,Oh, my God! 我居然忙得没顾上看!我想,只要平安,小女孩或小男孩,又有什么区别呢!

这是2017年急诊科迎来的第二个新生命,急诊科又一次经历了急产的考验。通过这一产科-儿科-急诊科的抢救事件,我看到了所有一线医务工作者的负责态度、反应速度和团结精神。

在农历新年即将到来之际,我和同事们共同迎接新生命的诞生。这是我2017年除夕夜的值班故事,也是7*24小时工作的急诊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