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2018年,正值北医三院建院60周年,职工有话要说...
童笑梅,1985年9月入职北医三院,现任儿科主任
我的成长经历
我选择儿科是一个自幼形成的情结。从我刚刚记事起,每周都会因急性扁桃体炎发高烧被带去医院打针、吃药,常常是刚停药就又一次新的起病和恶性循环,心想要是生病的小朋友能够少受点打针吃药的罪该多好!
1985年医疗系本科毕业前,我还是秉承这个心结,希望能为单纯可爱的小孩子们解除病痛,义无反顾地报考了北医三院儿科罗凤珍、诸慧华两位老师的硕士研究生,并有幸被录取,成为儿科研究生招收以来第二批入学的新生。
从1985年来到北医三院至今,我一直在这里学习和工作,也由此见证了北医三院的整体发展、儿科事业的发展壮大,也践行了我从医三十多年的初衷,致力于为广大患儿解除病痛,减少创伤痛苦的实践和努力。
1997年,年仅33岁的我开始担任儿科行政副主任,在叶鸿瑁主任等老一辈专家们的指导和帮助下,轮岗负责儿科的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
某年春节抢救庙会急性亚硝酸盐中毒的小患者
2006年,接任儿科行政主任。至今,一直参加每年的病房主任轮转和门诊小夜班工作,无论是门急诊还是病房,只要有危重病人,都会冲在第一线,用自己积累的丰富临床经验和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挽救危重症患儿。由于长时间的职业紧张压力,我已养成了随时可以从睡眠中爬起来的习惯。
在基层医院床旁查房讲课
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一直秉承减少患儿伤痛的初衷,注重规范团体诊疗行为。针对科室危重抢救病例,我们集体讨论、制定操作性强的科室诊疗规范,规范临床用药,尤其是抗生素的使用……努力发挥着北京大学医学部规范行医的示范作用。
日常查房工作
2006年以来,在继续发展科室重点专业——新生儿专业的基础上,儿科加强了呼吸、消化、神经、内分泌、儿童发展等专业的发展。2010年,三院成为“海淀区危重孕产妇和围产儿转诊救治中心”,2016年,成为“北京市危重新生儿的转诊救治中心”。
小石头,新生儿科的一次挑战
2014年6月24日起我们成功救治了当时国内报道的最小胎龄的早产儿——小石头。
小家伙因其母早发型子痫前期重度,不得不提前结束分娩出生,当时胎龄为24+6周,出生体重610g。
目前有联系的儿科年龄最大的早产儿,已经结婚生子,目前在某医院工作
我们之前虽然也救治了很多小胎龄的早产儿,但对于这么小的早产儿,还是第一次挑战。
从小石头出生到他能够出院,我们要与他共同克服重重艰难险阻,呼吸关、喂养关、感染关、各种并发症的处理,很多问题都是第一次遇到。比如说他的皮肤没有角化层,呈胶冻状,任何一项有创穿刺都将导致皮肤破溃,难以愈合。
但是很多危险征象都预期能在血生化指标方面提前发现和处理,怎么办?
况且现实的医患环境是所有医疗行为要举证倒置,那意味着我们要给小石头做无数的创伤操作和取血。我跟石头爸爸详细交代了我们的治疗措施,救治小石头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可能会失败,但是我们和父母一样渴望成功,希望家人仔细考虑宝宝的预后利弊,给我们一次迎接挑战的机会,前提是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不额外增加宝宝的创伤痛苦。
通过一次次的谈话沟通,终于得到石头爸爸的认可和信任,我们和石头的父母一起组成生死联盟,帮助小石头克服一道道生死难关,共住院治疗99天。在这99天的日日夜夜,我们所有NICU和普通病房的医护人员付出了无法估量的心血和努力!
小家伙出院后至今,我们继续对他进行健康随访,从此我也和石头全家人建立了深厚诚挚的友谊。
我们在救治危重症患儿时,一定要从患儿家人的角度,从患儿的角度去考虑所有的诊疗行为,权衡利弊。如何有的放矢地解决疾病痛苦,是我们医者一辈子的作业。
对医院发展的寄语
作为见证者和践行者,我亲历了北医三院的发展和壮大,为北医三院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和峥嵘岁月;无论在何时何处,我都为自己是北医三院人而感到自豪和荣幸。我们将继续前行和践行,继续传承和发扬光大,我们是优秀的北医三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