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7年度优秀青年医师奖揭晓,六位年轻的医生各有特色,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发挥着光和热,点亮了自己,也温暖了别人。
2018年,北医三院迎来建院60周年,值此之际,年轻医师有话要说......
?今天我们向您介绍的优秀青年医师是:
?皮肤科 郭金竹
2009年8月入职北医三院
皮肤科主治医师
研究方向:银屑病,皮炎湿疹
自到三院工作以来,我埋头钻研业务,目前擅长银屑病、皮炎湿疹、皮肤溃疡等疾病的诊治,并且对皮肤病理有深入的研究,多次获得疑难危重病例诊治奖。独立承担多项科研基金,多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言。我还担任了皮肤科党支部宣传委员、多项临床专员和药理基地联络员,担任住院医师纵向班班主任期间,深受学生的欢迎和喜爱,希望能够成为一位医教研全面发展的优秀青年骨干。
最喜欢的一句话
“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小时候,父母常叮嘱我,小伙伴摔倒要帮着扶起。长大后,老师常教育我,同学成绩落后要帮他上进。工作后,前辈常告诫我,善意付出多了就能汇集成为人间大善。不管是生死攸关的大病,还是无关痛痒的小病,只要能帮助病人,哪怕是消除一点心病,我都有一种发自肺腑的成就感,也许这就是当医生的快乐。
X
?最难忘的一段从医经历
这是一次惊心动魄、几味杂陈的急诊夜班,因为它是我的第一次。
2007年6月,我正式拿到医师执照,开始自己人生中第一次独立的急诊夜班。兴奋之余也夹杂着些许的紧张,脑中下意识地闪现课堂上讲过的过敏性休克病人,因为过敏性休克和蛇咬伤被公认为皮肤科真正的两大急诊。
夏天的夜晚,是皮肤科急诊病人最多的时候。病人在门口慢慢地排起长队......时间很快就到午夜十二点。我心里一边感慨第一次独立急诊虽然密集却也平静,一边略感有点疲惫,抓住没有病人的空当,去了趟取水间接水。
刚刚接完水,院内电话响了,电话那头传来护士急促的声音:“快来看看,有个全身起皮疹的!”
我使劲睁了睁眼睛,条件反射式地蹦出一个名词——“过敏性休克”,赶紧又问了一句:“血压怎么样?”听到血压正常的反馈后,我心里立刻舒缓了许多,不再那么焦虑,但仍以最快速度冲回急诊室,脑子里强迫症式地快速闪回已经在心里演练过无数次的过敏性休克的处理流程。
我见到了这个20多岁的小伙子。迅速看到他的躯干、四肢,弥漫着大片风团,我的脑子蹦出了老师的话:“融合性风团要注意过敏性休克的可能”。
可是眼前的这位患者看上去很稳定,血压也正常,没有一丝休克的迹象。我继续常规的问诊,边问边写病历。
“有什么诱因吗?吃什么了吗?”
“我吃了蚕蛹。我原来吃蚕蛹就过敏,可是没这么厉害……”说着说着,他趴在了桌子上。我赶紧起身扶起他,意识到他应该马上要休克了,必须赶紧把他送进抢救室。
我大声追问他:“头晕吗?憋气吗?”,生怕他休克后听不到我的声音。此时,他已经说不出整句,还好可以自己走路。我架着他的胳膊,尽快往抢救室走。
当时的急诊室离抢救室拐个弯就到,也就五六秒钟的时间。更幸运的是,推开了抢救室的门后,门口刚好有一张空床,病人可能已经失去了意识,顺势倒在了病床上。
我喊了一声“过敏性休克!”,立刻指挥护士一项项操作:开放静脉,肌注地塞米松、苯海拉明,上监测,吸氧……此时,血压已经低得测不出了……
治疗过敏性休克,就一个字——快!来得快,治得也要快!来不及请示二线,来不及开处方,来不及缴费取药,甚至来不及仔细问病史,这个时候就是和时间赛跑,赶紧用上治疗的药物才是最重要的!这些都是经历了多次过敏性休克的抢救后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即便这些道理我在课堂上已经烂熟于胸,但自己第一次亲手处理时,心脏还是通通直跳,完全没有把握,不知道他什么时候能够脱离危险。
过了大约两个小时,病人的血压稳定了,清醒了,我嘱咐他:“以后千万不要再吃蚕蛹了,休克会有生命危险的!”这句话,听起来轻描淡写,但他并不知道自己刚才经历了一场多么严重的劫难,死神刚刚从他身边离开。
X
网上曾流传一句有些道理的戏言:所有人的归宿都是火葬场,全都在路上排队,医生的作用就是防止有人插队,时不时的把人从队伍里拎出来往后排。每当我经历了一次病人抢救,成功地“把人往后排”时,自己加了多少班,付出了多少辛苦,都觉得苦里带甜。我愿意在这个平凡而神圣的岗位上,满腔热忱,把无私的爱奉献给每一位陌生而熟悉的患者。
对医院发展的寄语
X 我是个土生土长的三院人,我的见习、实习都是在三院完成的,毕业后留院工作,见证了外科楼的建成、新门诊楼的使用、多个院区的落成,亲历了三院蒸蒸日上的15年。是三院这片沃土,给予我营养,让我从一个的初出茅庐的医学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医生。
六十载风雨砥砺,六十载铸就辉煌,祝愿北医三院凝聚力量,继往开来,创新发展,再铸辉煌!三院,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