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末,我就知道将于2月开始妇科急诊的轮转生涯,从我刚刚进科还是个新手大夫的时候就觉得这是一个困难重重、危机涌动、敬畏之心满满的岗位,于是我用一个多月做足知识储备和心理建设。正当我准备过完年开足马力开辟新岗位时,没想到年还没过完武汉疫情发生了。随着疫情的形势一天比一天严峻,远在老家云南过节的我嗅到了丝丝危险,为了方便节后回来工作,我在尚未发现疫情的老家县城里,剪掉留了近10年的长发。
家里人为我做了满满一桌子菜,好像只有我回家的除夕夜才是过年,才是真正的团圆。特别是在这样特殊的时期,显得尤为珍贵和难得,甚至有些奢侈,我小心翼翼地珍惜着这来之不易的相聚。可是依然有遗憾,因为只敢待在家里不出门,无法完成对奶奶的承诺。奶奶弥留之际,我曾答应她,婚礼后回家过年时,要和她一起去看看爸爸和姑姑们小时候玩耍过的地方。在这个对于云南有些寒冷的春天,2020年春节刚过,老人带着这一点点遗憾,安详地走了。
临出发回京前,家里给我做了满满一大碗米线,碗里小山堆一样高的菜,我看到了满满的爱。连每天都要睡到正午才起床的小侄女都提早起来为我送行。我怀着有些紧张,有些忐忑,也充满信念的心情,踏上了归途,看着空荡荡的机场候机大厅里不似以往的人满为患,心里既觉得踏实,又觉得难过。
正式上岗的时候,急诊一线的装备已经全面升级了,需要戴两层口罩,帽子,护目镜,还要穿隔离衣,走在楼道里时常要近在咫尺才能看清楚小伙伴是谁,平时的吃饭和上厕所都变得复杂,只想尽可能撑的时间长一点,减少进入非污染区的次数。眼镜外面加上了护目镜,不管鼻梁多痛,不管呼吸多憋闷,不管手上多么干燥,还是不敢摘掉口罩,不敢减少洗手的次数,因为我们知道,保护好自己,就是对同事、对患者、对家人,最大的保护。
随着节后返京人员逐渐增加,妇科急诊量回升,但仍有些患者因为害怕到医院就诊增加感染病毒的风险,拖到坚持不住才来看,来的时候就是大出血等危急重症了。由于产科病人的特殊性,天上就是下刀子,孕妇该临产还是要临产,该破水的还是会破水。生孩子在现代家庭是大事,往往都是一大家子人一起出动,导致妇产科急诊的门口总是门庭若市。让刚上急诊一线的我心中总是有点忐忑,总怕少说了一句叮嘱,少给了一项处理,延误了患者的诊治。
上岗一周有余,内心惶恐有之,担忧有之,焦虑有之,但也有满满的爱和责任感。我们成为了站在全科人前面的第一道岗哨,需要仔细核对患者的体温,确认流行病史,确保每一个急诊入院的患者能够得到应有的治疗,也确保病房的医护人员和患者们免于在无保护情况下密切接触疑似病人。我虽未在前线,可疫情之下每一个岗位都是战场,感谢我的大后方给予我各个方面的温暖和帮助。我不会忘记,来送饭的小同学,特意从学校食堂带了两个大鸡腿给我,嘱咐我再忙也要好好吃饭,提高抵抗力才不会被打倒;不会忘记,护士长老师和科里领导们,专门安排了独立浴室和换洗衣物,让我们这些下班后的“小脏娃”,能够安安全全洗白白再回家;更加不会忘记,每一个小伙伴给予我们的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在特殊时期对我们不离不弃,拥抱我们的人。
我是特殊时期的妇产科急诊一线,我不知道疫情什么时候才能结束,但我一定会守好每一班岗,尽我所能护每个患者周全。希望能够摘下口罩看看彼此笑脸的日子能够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