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庆涛,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主任医师。以呼吸危重症、呼吸系统感染治疗见长,在科研方面,围绕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细菌耐药及管理、抗菌药物PK/PD及个体化应用、脓毒症及其他呼吸危重症进行了深入研究,此外也进行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胸部肿瘤等疾病相关研究。在国内外主要期刊发表论文30篇,其中SCI收录5篇。组织编写专著《新冠肺炎相关专科问题的处理》(中英文版),该著作为新冠肺炎相关专科工作质量的改进提供了专业、有效、可操作的管理经验。获得北京大学医学部“首都阻击战卫士”称号。
初见周庆涛,他身着白大衣,在北医三院门诊楼3层诊室接诊患者。与患者交流,他思维敏捷,表述精短、准确,每当遇到有患者追问问题,他总会凝视对方耐心解答,眼睛里透着认真、专业。
这种专业,是种职业习惯,贯穿其20余年的医者职业生涯。
“勇于接受挑战,有付出才有回报”
周庆涛,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他热爱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22年。曾在Ho-Ho-Li奖学金资助下,于2011年至2012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接受博士后培训。
回忆起最难忘的救治病例,周庆涛说“是一位体重有440斤的重症肺炎患者”。患者在急诊抢救室气管插管进行了机械通气治疗,收到呼吸ICU之后,团队的医护们一时间“有些手足无措”。因为重度肥胖严重影响呼吸生理学,导致呼吸机参数调节、肺康复、拔除气管插管等各环节都跟普通人不同,周庆涛带领大家克服重重困难,把这位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经过专业治疗最后康复出院。
“要勇于接受挑战,有付出才能有回报。”周庆涛说,救治患者,付出是最好的给予。医者通过救治疑难病例,给了患者生的希望,同时自己也总结了宝贵经验。
作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周庆涛致力于提高呼吸危重症诊疗水平。针对脓毒症进行了深入研究,建立了脓毒症队列,并通过队列研究建立患者预后的早期预测模型,进一步通过流式细胞学分析、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检测、代谢组学研究脓毒症发病机制,探讨脓毒症的潜在诊断和治疗靶点。在对脓毒症的机制认识上,开拓了免疫与代谢这一交叉研究方向。
他携一身才气,扎根临床一线,善于不断发现问题,提炼问题,开展科研攻关。
围绕下呼吸道感染,周庆涛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在国内率先实现美罗培南个体化治疗,对于推动抗菌药物合理使应用做出了有益贡献。美罗培南群体药代动力学和临床药效学研究明确了革兰阴性菌所致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的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和临床药效学指标,据此开发了临床应用软件,实现了美罗培南个体化治疗,并通过随机对照研究证实了个体化治疗不仅能够提高疗效,而且避免了治疗过度、减少了抗菌药物用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了万古霉素个体化治疗研究。通过万古霉素谷浓度监测建立了老年患者万古霉素个体化给药模型,目前正在对个体化模型进行验证并完善,进一步可实现万古霉素的个体化治疗,在提高疗效的同时减少肾损害等副反应。
付出“换来”了丰硕的成果。周庆涛作为主要参与者完成首发基金重点项目1项、北京大学985项目临床医院合作专项1项。承担院临床重点项目1项、院骨干基金1项、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1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著3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6篇。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项。
态度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
除了是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领域的专家、科室副主任,周庆涛还是北医三院医务处副处长。
谈到如何平衡临床、科研以及管理工作之间的关系。他说,“三者之间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医疗工作是基础,科研创新是提高医疗水平的手段,二者结合医学才能不断进步。管理是一门学问,可以让医疗工作更有效率。而发挥临床专业优势进行医疗管理工作,能够使管理更有针对性,有助于医院健康发展。
在完成医院工作的同时,周庆涛发挥专业特长积极参加医院的重大医疗保障任务。2008年参加了北京奥运会的医疗保障工作;2009年参加了建国60周年庆典的医疗保障工作;2015年参加了北医三院援藏巡回医疗队,均圆满完成任务。
态度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他在医院管理工作中崭露头角。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周庆涛在宏观层面上,第一时间组织相关人员制定了医院新冠肺炎防控方案并持续更新至第九版,为筑牢医院疫情防控网做出了重要贡献。微观层面上,制定医疗专家组例会制度并组织每一次例会,把关疑难病例,防治漏诊、误诊,并为医院制定政策提供重要参考意见;加入感染科核心组协助开展各项工作,统筹协调3批、22位来自不同科室的医生支援发热门诊,严守疫情防控第一道关卡;负责开设新冠筛查门诊工作,制定了院前新冠筛查流程,为恢复医疗工作保驾护航。
基于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规范指南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疫情防控的实践经验,周庆涛作为副主编组织编写专著《新冠肺炎相关专科问题的处理》(中英文版),该著作为新冠肺炎相关专科工作质量的改进提供了专业、有效、可操作的管理经验,为疫情防控贡献了智慧和力量。他被评为北京大学医学部“首都阻击战卫士”和“北京大学优秀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