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及《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的要求,为保证推荐项目材料的真实和准确,加强社会监督的力度,各推荐单位应在本单位网站或公告栏内公示本单位本年度推荐的项目情况,并要求项目主要候选人所在单位相应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或虽有异议但经过处理后再次公示无异议的项目方可推荐,公示期均要求7天以上。
1、项目名称:胸椎管狭窄症关键诊疗技术的建立与应用
项目完成人:陈仲强、刘晓光、刘忠军、孙垂国、党耕町、郭昭庆、齐强、李危石、曾岩、范东伟
项目完成单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推荐单位:北京大学医学部
项目简介:本项目属临床骨外科学领域,围绕胸椎管狭窄症的诊断困难、治疗决策困难、截瘫风险高、手术疗效差等问题,开展了从发病机制和流行病学特征,到科学的诊断方法与诊断流程、再到治疗策略和手术技术等一系列深入研究,取得了多项成果,提高了对胸椎管狭窄症的认识,推动了国内关于胸椎管狭窄症的研究水平和诊疗水平。项目组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与黄韧带骨化发病相关的易感基因COL6A1和细胞因子Osterix,并通过实验证实了应力刺激在黄韧带骨化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在国内首次运用CT,改变了以往认为黄韧带骨化很罕见的传统观点;通过临床观察揭示了胸椎黄韧带骨化是最常见的导致胸椎管狭窄的病理因素,并常与胸椎后纵韧带骨化、胸椎间盘突出等并存。在国内首先建立了临床表现结合X 线片和MRI:确诊,再辅以CT的胸椎管狭窄症患者并发颈脊髓病,在国内首创了根据JOA及MRI国际首创了胸椎管狭窄症的治疗策略和三种手术技术,即:“揭盖式”胸椎管后壁切除术、“涵洞塌陷法”胸椎后纵韧带骨化切除术、经关节突及椎间隙外侧缘脊髓腹侧减压术,明确了其适应证和技术要点,显著提高了手术的疗效和截瘫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脑脊液漏是胸椎管狭窄症最常见且棘手的手术并发症,本项目组在国内首创了闭式引流结合俯卧位治疗脑脊液漏这一简单、有效的方法。本项目组的重要研究结论已在国内外发表,共发表论文43篇(其中8篇被SCI收录,影响因子之和为20.579),已被他引378次。本项目组牵头举办了2届全国胸椎管狭窄症专题研讨会,举办了11期全国学习班,培养了300余名进修生,所建立的诊断流程和手术技术已作为行业规范在全国范围内的数十家医院推广应用,显著提高了胸椎管狭窄症的早期诊断率和手术疗效。
2、项目名称:复杂角膜内皮移植手术技术及临床应用
项目完成人:洪晶、马志中、郝燕生、彭荣梅、靳瑛、肖格格、许永根、曲洪强、王渺
项目完成单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推荐单位:北京大学医学部
项目简介: 洪晶教授带领的项目《复杂角膜内皮移植手术技术与临床应用》所属学科为医疗卫生领域,专业学科为眼科学。该项目组发现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角膜内皮移植手术(DSAEK)已经成为治疗角膜内皮病变的首选术式。而我国角膜内皮移植手术起步较晚, 2007年我院在国内首例开展了角膜后弹力层剥除自动角膜刀取材内皮移植术,到目前止我们完成手术300余例,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我们发现中国角膜内皮病变患者的病因和眼部解剖条件明显不同于欧美人种的特点,对此我们已经在国内外的杂志上发表了大量的文章,受到国内外同行的瞩目,并多次在国内外眼科会议做专题报告,在此领域我院居于全国首位,国际先进水平。角膜内皮移植是近年来角膜移植手术史上的重大进展。其主要适应证为各种原因引起的角膜内皮病变。手术的基本方法是选择性地去除病变的角膜内皮和后弹力层,保留了受体角膜完整的上皮和基质层,避免了穿透角膜移植手术创口愈合延迟、创口感染和术后高散光的并发症,使视力得到快速的恢复。DSAEK术的创新之处在于应用自动角膜刀切取供体的角膜组织制备角膜内皮植片,自动角膜刀可以预设一定的切削厚度,采用自动切削的模式在角膜层间切削角膜。这种取材方式使角膜内皮植片制备过程更为精细、植片厚度更精确、植片基质面更加光滑、与植床贴附无瘢痕,对供体角膜内皮的损伤也更小,视力恢复更快。以上特点可以使得患者获得更理想的术后视觉质量。该术式我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我院该方面的工作已经得到国内眼科同仁的广泛认可,全国各地角膜内皮病变的病人纷纷转入我院,我院待手术的患者始终保持有百人以上,病人来源丰富。此外,国内各大医院纷纷派人来我院学习角膜内皮移植手术技术,同时我们也帮助国内多家医院开展此项目,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自公布之日起,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上述公布的情况有异议,或有文字错漏需要更正的,请以真实身份书面向北京大学医学部科研处提出,匿名异议不予受理。
联系地址:海淀区花园北路49号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科研处,联系电话:010-82265883,传真:010-82074373。
特此公告。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科研处
201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