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因素会影响血糖如:饮食、运动、服用药物等情况将会直接影响血糖的变化。
因此监测血糖的变化尤为重要,而这个过程的参与者就是患者自己,我们的目标是让糖尿病患者向健康人一样生活,去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完善的血糖监测做依靠。
包括血糖,尿糖,酮体,糖化血红蛋白,尿蛋白,血脂等.
对于不同的状况的患者有不同的监测频率,但对于每一位个体应该有相应的规律;
1) 空腹血糖监测:它能正确的反映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胰岛素分泌水平;
2) 每餐前的血糖监测:由利于患者根据监测数据有效的控制进食总量及注射胰岛素剂量;
3) 每餐后两小时的血糖监测重视餐后血糖的监测,就可以在早期发现糖耐量减低人群和早期糖尿病人。一般来说,当空腹血糖升高时,胰岛B细胞功能已下降50%,而餐后血糖升高较空腹血糖异常要早3-5年,换而言之,可使糖尿病诊断提前3—5年,为早期治疗争取时间,对防止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4) 晚间或临睡前的血糖监测可以评估使用药物的剂量是否达标,同时可以观察这个时间段是否会出现低血糖,帮助患者更好控制。
1) 胰岛素强化治疗、不稳定的1型糖尿病或在改变治疗方案时:每日监测三餐前和睡前血糖,必要时测凌晨两点及餐后两小时血糖;
2) 稳定型的1型糖尿病:每周监测1-2次空腹和餐后两小时血糖;
4) 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者:每周可测数次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
5) 稳定的2型糖尿病:每周至少测1-2次餐前或餐后2小时血糖。
用胰岛素治疗的1型和2型糖尿病:血糖易受饮食、运动、情绪、胰岛素用量的影响
使用磺脲类药物治疗:磺脲类药物可促进胰岛素分泌,如优降糖、美吡达。
妊娠期糖尿病:需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尽量控制正常范围内,以免影响胎儿。
儿童糖尿病:多为1型糖尿病,血糖好坏直接影响发育。
它的功能是从肝脏运输氧到所有的组织细胞,当血红蛋白和糖结合时,就生成糖化血红蛋白
监测的目的是看多少血红蛋白和糖结合,因为它能很稳定的反映2-3个月血糖平均水平,体现葡萄糖代谢情况,所以十分重要
自我血糖监测,有可能绝大多数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为了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血糖的监控是必须做到的,因此糖尿病病人应提高生存意识,学会自我监测,加强自我保健,自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