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评估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意识状态,注意发热的特点及伴随症状。
2. 评估患者皮肤的温度、湿度及弹性,观察皮肤有无皮疹、出血点、麻疹、瘀斑、黄染等。
3. 疑似传染病时,先行一般隔离,确诊后按传染病隔离要求隔离。
4. 患者注意休息。对于烦躁不安、神志不清、谵妄、惊厥者,加床栏,防止坠床,必要时使用约束带。
5.遵医嘱给予高蛋白、高热量、丰富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少食多餐。鼓励患者多饮水,出汗时注意补充含盐饮料。
6. 对体温在39℃以上者,可施行物理降温。在头部、腋下与腹股沟等大血管处置冰袋,或采用32~36℃的温水擦浴(血液病患者除外),或采用冷水灌肠。如患者出现颤抖,应停止降温。
7. 经物理降温无效者,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但对原因不明的高热,应慎用药物降温。对年老、体弱及婴幼儿应注意药物剂量。
8. 高热期间,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每4小时1次,必要时随时测量,降温半小时后,及时测量体温并记录。
9. 保持衣着及被盖适中。大量出汗时,及时更换衣服。体温骤降时,给予保暖,避免直接吹风,防止着凉。
10. 保持皮肤和口腔清洁。
11. 及时采集各种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