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健康科普 > 正文

【身体地理杂志】激光治近视,重在术前准备

作者:身体地理杂志 来自:身体地理杂志 时间:2014-07-19 文章点击率:
媒体 身体地理杂志 疾病

受访专家: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主任医师 陈跃国《身体地理杂志》(2014年6月第15期)

现代社会,人们对美的要求越来越高,近视者也希望“看得清”又“看着美”。激光近视矫正术正好满足这一需求,它避免框架眼镜带来的美观影响和不便,也无需面对每日佩戴隐形眼镜的麻烦。不过,手术带来益处的同时,患者的疑虑和误解也随之而来。

其实,手术避免不了风险,眼科专家们表示,激光矫正近视属于微创手术,是相对成熟和安全的,一些术后并发症也能得到有效的控制。有意愿手术的患者在正规的医院进行手术基本能保证疗效和安全。当然,他们强调,视力矫正的效果和手术安全性需要建立在严格、细致的术前检查和合理的手术方式选择上,认识到这点更有利于患者获得最佳的手术效果。

术式选择至关重要

很多人可能还在疑虑激光手术的技术问题,其实手术的技术已较成熟,眼科医生更希望患者了解的是,想要保证手术的安全,取得较好的视力矫正效果,手术方式的选择至关重要。

激光近视手术具有多种不同的手术方式,每种方式具有各自的特点和适应人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翟长斌表示,手术前,一定要根据患者的年龄、职业要求、角膜厚度、眼睛大小、患者对视力恢复速度的要求、术后中后期的用眼习惯进行综合的衡量,选择最合适的手术方式。

目前,在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手术方式是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这种手术是先在患者角膜上制作一个含角膜上皮、前弹力层、前基质层的角膜瓣,之后在暴露的基质层用准分子激光改变角膜形态,再将角膜瓣复位。

它能很好保持角膜解剖结构的完整性,术后应用激素时间短,更有助于避免不良反应。且视力恢复快,患者做完手术的第二天,日常的生活就不受影响,屈光状态稳定,痛苦小,因此应用最广。符合手术适应证的患者90%以上都可以选择这种方式,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医师何燕玲说。

而根据制瓣方式的不同,LASIK手术又分为两种,一类是机械板层刀制瓣,一类是飞秒激光制瓣,它们在应用上也略有区别。翟长斌指出,能进行机械板层刀LASIK的一般都能进行飞秒激光LASIK。考虑到角膜瓣一般只有130微米,飞秒激光制瓣更精确、安全,误差在正负5微米左右,不会出现角膜瓣不规则的情况。因此,在LASIK手术中,飞秒激光联合准分子激光使用最为广泛,在人民医院占比例达到80%,在同仁医院已达到95%。

但他特别提到,有部分患者角膜上有斑翳(由于外伤或感染造成角膜上出现白色片状瘢痕),飞秒激光无法透过,就需选择机械板层刀制瓣的LASIK。

不过,LASIK手术技术要求较高,也要求患者更高的配合度,且角膜瓣愈合需要时间,其间眼部受到撞击可能出现角膜瓣移位、皱褶等情况,因此部分患者并不适合LASIK手术。

何燕玲指出,工作中易于发生冲撞的警察、运动员等特殊职业者或者是爱运动的患者;眼睛较小者;由于角膜曲率过高、过低,角膜本身比较薄,形状不好而不能采用板层刀制瓣的患者,都更适合进行角膜表层的手术。

表层手术主要包括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K),PRK会采用机械、低浓度酒精、激光等手段去除角膜上皮,再在前弹力层和前基质层进行激光切削。LASEK是改良的PRK,保留了角膜上皮,减轻了PRK手术的痛感。

表层手术最大的特点是不需制作角膜瓣,不会出现移位风险,且手术方式简单,对部分有特殊职业要求不能行LASIK的患者是较适宜的选择。但总体而言,表层手术较痛苦;恢复时间长,需3~7天;对超高度数的患者(超过800度),有可能导致角膜混浊;且需较长时间使用消炎、激素类药物,可能导致激素性高眼压、青光眼等并发症。因此,没有特殊要求,适合进行LASIK的一般不建议PRK。

不能进行LASIK的患者其实还有一种选择,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主任医师陈跃国介绍一种较新的技术——全飞秒激光。它只采用飞秒激光在角膜内制造一个透镜,使角膜中间变薄,再造一个两毫米左右的小切口将透镜取出即可。创伤小,痛苦小,也无需角膜瓣。尽管目前还不能完全取代LASIK,但可能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不过,翟长斌指出,度数过低的患者,不适合这种手术方法,因度数低,需要制作的透镜过薄,手术难度大,视力恢复可能没那么快,且容易发生并发症。

术前检查比手术更耗时

除了手术方式的影响,术前检查对于保证手术的效果,减少并发症也很重要,事实上,进行术前检查的时间远超过手术的时间。

激光近视矫正手术有适应证,术前检查就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手术要求年龄在18~60岁,近两年的度数稳定,增长不超过50度。对年龄有要求,是考虑到度数的稳定,学生时期用眼比较多,度数增长快,做完手术后,还可能继续长度数,手术的效果不好。符合年龄的患者如果度数不稳,也会影响术后视力恢复。所以,医生除了询问患者,还会对患者散瞳验光并检查近几年戴过的眼镜度数,以确定患者是否适合手术。如果还是无法确认度数是否稳定,陈跃国一般会建议患者先观察一年,确定度数稳定了再进行手术。

手术还要求角膜有足够的厚度,能保证术后留下400微米左右的安全厚度。何燕玲还强调,除了检查角膜厚度,也需检查引起视力下降的真正原因,是否并发有其他眼病,这类眼病是否会影响手术的效果,加重手术的风险。有一些轻微的眼病,如视网膜轻度的变性,经过治疗痊愈后,可以进行激光手术。但圆锥角膜是手术的绝对禁忌证。陈跃国提到,圆锥角膜的特点是角膜不断变薄、向前突起,导致散光加重、视力下降,这种情况进行激光手术会加快病情的发展。

另外,屈光不正也有一定的矫正范围,从远视600度到近视1200度,散光600度。超出这个范围的,手术可能不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术前检查不只针对眼睛,还需要对整体的病史和健康状况有所了解,有红斑狼疮、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病和结缔组织病的患者不适合做手术。这类疾病会导致术后角膜瓣不易愈合,甚至造成角膜溶解,术后干眼症的发病率也较高。全身性疾病除了对愈合有影响,还可能造成伤口感染、发炎等。女性在孕期和哺乳期也不能进行手术。

对有意愿进行手术的人群,为取得更好的治疗和恢复效果,何燕玲特别建议,最好选择用眼不太疲劳的阶段,保证术后眼睛可以得到足够的休息。术前需停戴一周隐形眼镜,以防影响检查的结果,其间可以戴框架眼镜。

翟长斌还提醒患者,术后的复查也非常重要,复查时,医生会检查角膜,屈光状态,是否有早期感染,是否有角膜上皮植入的现象等。若发现小问题,尽快矫正和治疗,能防止发展成较严重的问题,影响日后生活。

医生也做手术

激光视力矫正手术给近视患者带来了美观和方便,但依然有人对此有疑虑和各种各样的误解。

有的人存在这样的疑问:若激光手术安全成熟,为什么很多医生不做?

这其实是一个很常见的误区,3位专家一致表示,医生及其家属、身边的友人进行激光视力矫正手术的比例远高于没有医学背景的人,甚至超出十几倍。但患者并不了解这种情况,只看到很多没做手术戴着眼镜的医生,所以产生了误解。

陈跃国认为,近视手术是可选择的手术,不做手术也可以通过佩戴框架眼镜和隐形眼镜来矫正视力。一些医生不做手术,有很多原因,有些可能是已习惯戴眼镜,有些考虑到轻度近视能够延缓老花出现的年龄,减轻老花的度数,较好保持近处视物的清晰,有利于进行细微的手术操作。

此外,还有人认为,做完手术后眼球会变得脆弱,坐飞机时气压改变会给眼球带来伤害或不能自然分娩。翟长斌指出,气压并不会对眼球产生影响,事实上,很多空乘、空警必须通过激光手术矫正近视才能上飞机,因为飞机上空气流动快,佩戴隐形眼睛非常容易导致眼睛严重的干涩。至于自然分娩,妇产科医生主要关注的是高度近视患者眼底视网膜是不是有问题,视网膜若没问题,就不会影响自然分娩。

又有一种担心,认为做完激光近视手术后,就不能进行其他的眼科手术,陈跃国指出,这并不会产生影响,做完激光近视手术一样可以进行青光眼、白内障的手术。

术后出现的干眼症等并发症也是患者普遍担心的问题,陈跃国提到,LASIK术后,由于屈光度尚不稳,早期会出现干眼症和视觉疲劳等,这是手术无法避免的问题。但术后的干眼症可自愈,自愈的时间因人而异,主要跟季节、气候、环境有关系,环境湿润、用眼较少的工作,视力恢复的就会比较快。

患者可能对于手术效果也心存疑虑,担心出现视力回退的问题。

视力回退的情况确实可能发生,但这种比例是很小的,只占手术患者的2%~3%,且多发生于术前就有高度近视的患者中。翟长斌解释,回退可能跟很多因素有关。激光手术使角膜变平,术后角膜在愈合的过程中又会有长回来的趋势,那么部分患者刚做完手术时视力恢复较好,一段时间后,可能出现50~200度的回退。而有些患者,由于自身特点,度数可能每年都在增长,做完手术也会保持这种增长的趋势,视力也会出现回退。还有一些患者角膜含水量较高,对激光不敏感,手术也无法达到最佳的矫正视力。

陈跃国也认为,术后眼压的变化,也可能导致角膜又向前突起,减低手术的效果,但是一般不会回到原来的度数。

出现视力回退时,也可以再次进行增效手术,何燕玲指出,如LASIK术后,度数稳定半年,表层手术后,度数稳定一年后即可进行,但要注意,再次手术前也要进行严格的检查。她还特别提到,术后一些长期使用电脑的患者,由于用眼过度,可能会出现暂时的视力不稳,通过休息和使用一些润眼的眼药水,可以恢复。

陈跃国特别提醒,对于高度近视的患者,激光手术能使他们恢复良好的视力,但并不能改变其自身的眼球结构。而这类人的眼球结构与正常人不同,视网膜、脉络膜较为脆弱,就易于发生视网膜脱离、黄斑出血等疾病,青光眼和白内障的发生率也高于常人,这类由于特殊结构产生的并发症超过了激光手术的风险。

原文链接:http://mt.sohu.com/20140718/n40243933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