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健康科普 > 正文

什么是失温?身体失温会有哪些影响?

作者:急诊科 马青变 来自:急诊科 时间:2021-12-27 文章点击率:
媒体 疾病 失温

什么是失温?

医学上指意外性低体温,在意外情况发生的体温不自觉降低。

人体正常体温在36.3℃-37.2℃,有的人会因为特殊情况,体温稍微低一些,但不会低于35℃。

如果体温低于35℃,可能就存在一些意外情况,比如在水里浸泡;溺水;在寒冷环境下,发生了意外性低体温。

低体温会对人体造成什么影响?

核心温度32℃-35℃称为轻度低体温。人体会有反馈机制,比如打寒战、哆嗦、起鸡皮疙瘩、皮肤血管收缩、心率加快,这些反应会促进机体代谢率加快,产热增加,促使体温回升。

核心温度28℃-32℃是中度低体温,超出了人体可以自我调节的范围,寒战也会消失,产热变少,心率减慢,血压降低,人的意识就会出现问题,反应慢或者嗜睡,出现这种情况,会对人体产生很大危险。

当核心温度<28 ℃时,是重度低体温。可能会出现心室颤动、心搏停止、昏迷、各种身体反射消失,体温再往下,会出现凝血功能障碍、肠功能障碍等更严重的情况。如果没有及时发现、救治,就有可能危及生命。

哪些运动出现低体温的风险较大?

雪上运动、爬山、越野跑、攀登等运动存在较大的低体温风险

雪上运动出现低体温的情况可能会比较多见。在滑雪中摔倒、受伤,身体接触寒冷的环境。尤其是在高级雪道上,人数相对较少,一旦滑雪爱好者受伤后,无人知晓,时间一长,加上保暖措施不够,就会很危险。

此外,长时间超耐力的户外运动,比如爬山、越野跑、山地骑车、攀登还有划船落水等情况也都有较大风险。

出现低体温后,如何正确救治?

尽早保暖,不要大范围揉搓皮肤,可以喝热饮或者吃糖块,寻求队友的协助。

首先,大家对低体温要有足够认知,如果在感觉特别冷的时候,进行运动量特别大、失液失水失能量的活动,应该尽早做好保暖,这很关键。一旦发生低体温的情况后,千万不要大范围揉搓皮肤,因为皮肤毛细血管会扩张,加速体温下降。如果带了备用衣服,要赶紧裹住身体或者先用毛巾把身上的水擦擦干,再换掉湿衣服。如果能轻微走动更好,可以促进体温回升。

如果有队友在场,可以让伤员喝热水、热饮、热糖水或者吃糖块,帮忙处理外伤。在援助时要注意,如果伤员神志不清或不能动,挪动伤员身体时要尽量轻一点。在低体温下,一旦动作较大,可能会影响伤员的心脏,甚至引发心律失常。

如果出现昏迷、麻痹、心脏停跳等严重情况,应立即将伤员送到医院救治。送医院之前,在现场要对伤员进行心肺复苏。需要指出的是,与抢救正常体温病人心脏停跳的情况不同,医生对低体温患者抢救时间会更长,患者体温慢慢回升后,在综合治疗下,救助患者。

如何避免和预防低体温?

户外运动前做好防冷保温准备;日常生活中,独居老人、饮酒过量者等人群也要注意。

在户外运动中,出发前一定要看天气预报,了解自己的运动极限,有必要的情况下,参加此类运动前可以考虑进行体检,全面评估自己的身体情况。

运动时随身要带一些防冷保温的物品,学会处理一些轻外伤,准备足够的能量补给来源

低体温不光发生在户外运动,在日常生活中也可能出现,如独居老人在家中突然晕倒或者饮酒过量者睡在马路边,都容易发生低体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