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最新医讯 > 正文

2013年度医疗技术创新二等奖——肿瘤放疗科:影像引导的旋转调强放射治疗技术

作者:肿瘤放疗科 来自:院刊 时间:2014-09-18 文章点击率:

项目负责人: 肿瘤放疗科 杨瑞杰副研究员

项目组主要成员:王俊杰

江萍 姜伟娟 张喜乐 姜树坤

项目目的:

影像引导旋转调强放疗是在现代影像技术引导下对肿瘤实施精确靶区定义、精确治疗模拟、精确计划设计、精确治疗实施最先进、最复杂的现代放疗技术。与传统技术相比,它能给予肿瘤更高剂量照射,更好地保护危及器官和正常组织,预期能够改善肿瘤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与肿瘤外科技术相类比,传统技术不能切除或切除困难的,使用该技术能够切除或更大程度地切除,危及器官和正常组织损伤和副反应更轻。与肿瘤内科相类比,类似于提高药物的靶向性和特异性。该技术特点是加速器机架旋转实施照射,同时连续改变多叶准直器叶片运动速度和剂量率,多参数实时动态变化,快速治疗实施,多模态影像引导,通俗地说能够对肿瘤打得更准、打得更狠、打得更快。其对技术水平要求高,相关人员投入大,需要放疗医师、物理师、剂量师、技师团队密切合作,需要严格高效的技术设备测试开发、技术流程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才能实施。开展该技术的目的在于建立最佳放疗技术平台,为肿瘤患者和部分良性病患者提供最佳的临床服务,尤其是疑难病例和重症患者,为我院肿瘤治疗的多学科合作、教学和科研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吸引病员、扩大影响。

项目内容:

项目在外照射放疗技术方面实现5个大的跨越,逐步实现影像引导旋转调强放射治疗。从没有自己的放疗设备到有自己的放疗设备,从三维适形放疗到调强放疗,从调强放疗到影像引导调强放疗,从影像引导调强放疗到影像引导旋转调强放疗,最后一个跨越也是最重要的跨越:是从以前对部分疑难病例束手无策到为绝大部分放疗适应症患者提供最佳的临床服务。完成国际同道近20年完成的任务,此条道路国内外罕见。

项目完成两台最新顶尖直线加速器、10余套治疗计划系统、CT模拟机、X线模拟机、网络系统等的安装、验收、调试、技术研发和临床试运行工作。建立了常见肿瘤影像引导旋转调强放疗技术规程,加速器质量保证规程、治疗计划设计、剂量验证、影像引导放射治疗等操作规程。安全、有序、高效地开发和开展了四维锥形束CT、呼吸门控、超声引导等影像引导旋转调强放射治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等最先进放射治疗技术。截止2013年10月本项目累计治疗患者325例,直肠癌49例、宫颈癌39例、子宫内膜癌26例、前列腺癌18例、喉癌17例、肺癌脑转移13例、肺癌骨转移13例,其他患者150例。

通过本项目与妇产科、普外科、泌尿科、胸外科、骨科、耳鼻喉科、运动医学科、血液科、眼科、神经外、皮肤科、成形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等十几个科室合作,为肿瘤和部分良性病患者建立了多学合作临床、教学和科研的放疗技术平台。

技术方案:

影像引导旋转调强放疗技术包括患者影像采集和模拟定位、靶区危及器官勾画和治疗计划设计、治疗前剂量验证和位置验证、影像引导下治疗实施。影像采集和模拟定位方面该项目采用Brilliance Big Bore大孔径CT模拟定位机和Clarity超声,实施包括四维CT、呼吸门控等模拟定位技术,同时结合我院放射科和核医学科的MRI和PET/CT,实施多模态影像引导模拟定位技术。靶区危及器官勾画和治疗计划设计方面,利用多模态影像配准与融合技术,遵循国际各肿瘤靶区和危及器官勾画指南,治疗计划设计方面利用最先进的多分辨率梯度优化算法,GPU加速技术实施计划优化。治疗前剂量验证和位置验证方面采用Mattrixx和Compass实施患者治疗前三维剂量验证,保证实际照射剂量与计划剂量一致性,位置验证方面应用包括电子射野影像系统、锥形束CT、四维锥形束CT、超声引导、呼吸门控、六自由度治疗床患者体位校正等影像引导下的位置验证,保证治疗的精确性。治疗实施方面采用最新顶尖数字化加速器实施动态调强和旋转调强放射治疗技术,加速器机架、多叶准直器、剂量率同时连续变化,实现最佳的计划质量和实施效率。结合相关设备和整个技术流程严格高效的质量保证措施,实现精确高效的放射治疗。

项目国内外动态、新颖性

和创新性:

影像引导的旋转调强放疗是最新、最先进的现代放疗技术,目前北京市有5家医院开展。其中呼吸门控放射治疗技术、四维锥形束CT、超声引导放疗技术为国内首家报道,国际领先。

社会效益:

建立我院外照射放射治疗临床、教学和科研技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