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凌晨,35周胎龄的早产儿燕燕(化名)出生在北医三院。手术室里,伴随而来的没有嘹亮的啼哭声和新生的喜悦。早产儿燕燕四肢瘫软、肤色青紫,没有呼吸,心跳十分微弱……
儿科医生联合产科医生立即开始了对燕燕的紧急抢救!
通过正压通气、气管插管等一系列抢救措施,燕燕的肤色逐渐红润、心率恢复正常,但无法自主呼吸。于是,在气管插管下状态下,紧急转运至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ICU)治疗。
在NICU,医生发现,燕燕的症状和检查结果与常见的“新生儿窒息”并不相符。虽然通过治疗,燕燕的反应、肌张力、神经反射都在逐渐恢复,但始终无法建立自主呼吸。10天内3次尝试拔除气管插管均告失败。临床上的种种疑点和所有线索都指向可疑的神经系统病变,但燕燕的大脑就像是一个黑箱,床旁检查的敏感度有限,要想进一步明确病因,只能把燕燕带出病房做更加精细的影像学检查。
燕燕气道内的分泌物随时需要清理,脱离气管插管和呼吸机完全无法呼吸,外出检查存在巨大的风险!但不做核磁检查,就无法明确病因。怎么办?经过科室间周密安排,在放射科医生和技师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燕燕接受了头颅核磁检查。
患儿气管插管下进行核磁检查存在危及生命的风险,但为了明确患儿颅内病变的性质,放射科为燕燕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根据燕燕可疑的疾病特殊选择了核磁序列,以达到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对疾病诊断最重要的检查,最大限度地降低燕燕检查过程中的风险。
儿科住院总医师石诗怀抱燕燕来到庞大的核磁机器旁。燕燕小小的身子在做核磁的过程中需要完全进入到核磁里,为了保证其能正常通气,必须要有一位医生在其身旁持续进行复苏囊正压通气。与放射检查人员共同安置好小燕燕,石诗医生毫不犹豫地爬上检查床,弓着身子,像个安全罩一样,全程罩在燕燕的身上。在“轰隆隆”的检查噪音中,他一边为患儿进行着持续的复苏囊正压通气,一边观察着患儿的脸色,以保证安全。30分钟后,检查结束。核磁室内虽然寒冷,石诗却被汗水浸湿了衣服。
核磁检查结果提示,燕燕延髓较细。这为临床诊断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但是仍不能完全明确脊髓病变。经过儿科新生儿专业团队、放射科、骨科和神经外科等多学科综合会诊,决定再次为燕燕进行寰枢椎核磁检查。
9月24日下午2点,放射科医生刘颖、经验丰富的核磁技师赵强早早等候在核磁室内,石诗医生再次和患儿一起进入到核磁机中,进行为时30分钟的检查。
两次核磁检查结果排除了燕燕颅内出血的可能,提示延髓与颈髓移行处纤细,考虑为先天发育问题。该结果为燕燕的诊断及下一步的治疗方向提供了关键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