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张晓鹏,2002年8月参加工作,就职于航天海英中心医院感染科,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2003年爆发非典,刚参加工作就遇到非典,也许是出生牛犊不怕虎,在科主任和护士长的带领下,我们全科人积极请缨,都写了投名状,并当场表态,一定完成医院交给我们的任务,一定做到零感染。最终,我们战胜了非典。非典过后,我被调离感染科去了重症监护室,2004年3月15日,我从航天海英中心医院辞职,离开我最喜欢的科室——ICU病房,应聘于北医三院,也许就是命中与感染科有缘,我又幸运的来到了发热门诊,一干就是16年。
2020年1月21日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全国,以武汉最为严重。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那一刻全国人民群众的健康受到严重威胁,在这场没有硝烟、守卫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战争中,北医三院紧急成立了新型冠状病毒防控工作小组,启动疫情防控保障措施,抗击疫情。感染疾病科作为一线特种兵先锋,不求回报,不论生死,积极投入战斗,因为疫情得到控制,国家和人民才能平安。而我特别荣幸,再一次投入到了这场战斗中。北医三院感染科全体医护人员在胥婕主任和孙月梅护士长的带领下,日夜奋战在一线,保障百姓健康和生命安全。
我暗下决心一定严格按照标准预防执行,同事之间彼此相互监督,彼此保护好,不要交叉感染,零感染我想这不仅是我的目标,也是胥主任孙护士长的目标,也是北医三院的目标。
张文宏老师在记者会上说,党员就应该先上。我作为一名党员更应该坚守这份职责和使命,更要有逆行者的担当!
今天我值班,内置衣,猴服,隔离衣,鞋套,双层手套,N95?一次性外科口罩,全副武装后,走进战场。走进病房,这里可是我的主场,先和夜班姐妹床头交接班,对每一个患者病情,既往,现状病史,生命体征进行交接。然后就是消毒工作,消毒我的治疗室:擦拭桌面,消毒战车(治疗车),准备今天要用的一次性用品!我的病友们都已经把费用缴纳完毕,我要端着我的筐和处方去楼下领药,然后进行输液。穿着防护服下楼,有种机器人的感觉,哐、哐、哐。今天患者病情相对平稳一切就绪,此时电话铃声想起,抢救室有一个爷爷需要上呼吸机,需要人手,和同事交接后便最快速度跑下楼,进入抢救室。爷爷是癌症晚期,生命体征不平稳,需要呼吸机辅助通气。马上开放静脉通路,孙老师穿上战袍和我们一起安装呼吸机,戴面罩,孙老师真不愧急诊出身,动作麻利,大夫与病人家属交代病情,由于病情恶化,需要转急诊,马上安装移动氧气筒,连接呼吸机,带着心电监护转急诊。孙老师和我们推着平车一路小跑,转送到急诊入口。康大夫和导医将患者推进急诊抢救室。此刻在发热门诊入口的我们,已经上气不接下气。不过患者已经安全到达急诊,得到及时的救治,这是我们最想看到的结果。
经过刚才的小跑,我佩戴N95口罩已经2个小时了,已经由呼吸节律规整,变成胸闷、气短、呼吸浅显,呼吸困难,极度不舒服。下意识的深吸一口气,哇,太舒服了,但是不过瘾!随后张大口又深深吸一口气,这股气流犹如久旱逢甘霖,通透,顺畅,经口鼻腔—气管—支气管—直达肺泡,再经鼻子慢慢呼出。循环两次后,感觉呼出有压力,于是张大口吸气,在小口呼出,如此几个循环,我突然觉得呼吸声离自己越来越近,这种感觉是濒死的状态才会有的感觉,自己慢慢体会这种呼吸—下颌式呼吸,假如此刻我在暮年,这种状态,我是否接受从无创—有创,这种已然这样难受,无创可能更压抑,上有创,如果不同步,我会不会腹胀,如果同步,是不是离阎王爷这个二大爷又近了一步!好像想多了………这就是戴N95口罩工作下的呼吸状态:呼吸,与生俱来,不需要模仿、学习。一呼一吸,便完成这个动作,正常情况下,呼吸节律是规整的。此刻,我们的呼吸频率加快,心跳加速,胸闷憋死……
2020年新冠状病毒来人间肆虐,百姓居家不得外出,去外出必须佩戴口罩。这不仅仅是尊重别人,更是尊重自己,无论多么艰难,我们选择坚持。17年前参加非典,那一年我20岁,我们戴的是纱布口罩。17年后的今天我37岁,我们戴的是N95口罩。装备升级了,设备高端了,病毒也变得超厉害了,纵然她有千变万化,也逃不过医生护士的火眼金睛,灭毒,我们科是专业的!
张晓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