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学专题

当前位置: 首页 > 治学专题 > 正文

【疑难病例讨论0037】---1例关节痛患者的诊断思路

发布时间:2008-11-16    点击数:

摘自<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8):3-4.作者:刘湘源,刘蕊.

病例简介】

女性,22岁,主因多关节痛20个月入院。患者以双膝、肩和踝关节痛(无红肿)为首发症状,伴晨僵2~3小时,活动稍受限,7个月后出现双手指近端指间关节轻度疼痛,无肿胀,均未行诊治。半年前双手环指和小指近端指间关节疼痛加重,伴持续肿胀和轻度局部发红及发热,活动明显受限,当地医院查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简称“抗‘O’”)增高,按“风湿关节炎”给予静脉滴注青霉素160万单位/d,持续20天,症状无缓解,近1个月受累关节发展到其它指的近端指间和掌指关节,晨僵持续3~4小时,为诊治收入院。自发病以来,无发热、盗汗、皮疹、光过敏、口腔及外阴溃疡和口眼干燥等。查体:浅表淋巴结、心、肺、肝和脾无异常,双肩和肘关节轻度压痛,无红肿,双手近端指间和掌指关节明显肿胀和压痛、轻度发红和皮温增高,屈伸受限。实验室检查:血沉38 mm/h,抗“O”312 IU/ml(正常0~125 IU/ml)、C-反应蛋白1.21 mg/dl(正常0~0.8 mg/dl)、类风湿因子167 IU/ml(正常0~20 IU/ml),抗环瓜氨酸肽抗体64 U/ml(正常0~5 U/ml),免疫球蛋白IgG18.5 g/L(6.94~16.18 g/L)、IgM2.74 g/l(0.6~2.63 g/L),抗核抗体1∶320(均质斑点型),IgA、补体C3和C4、抗中性粒细胞胞浆、Sm、SSA、rRNP、SSB、RNP及ds-DNA抗体、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糖、血尿酸、心肌酶、凝血和结核抗体均正常或阴性。泪膜破裂试验:左眼13秒,右眼14秒(小于10秒为阳性)。Schirmer试验(泪液分泌试验):左眼19 mm,右眼12 mm(低于5 mm为阳性)。心电图和腹部B超无异常。入院后外用1%双氯芬酸钠乳胶剂,4次/d,口服美洛昔康7.5 mg,2次/d,来氟米特20 mg,1次/d,甲氨蝶呤7.5 mg,1次/w,白芍总苷0.6 g,3次/d及碳酸钙750 mg,1次/d。治疗10天后关节红肿痛减轻,2个月后停用双氯芬酸钠乳胶剂和美洛昔康,继续用来氟米特、甲氨蝶呤和白芍总苷治疗,随访半年病情平稳。

诊断思维过程

患者先后出现大关节(双膝、肩和踝)和小关节(双手指近端和掌指关节)痛,初期无红肿,近期有小关节红肿热痛,受累部位增多,多次查抗“O”、血沉和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外院按“风湿性关节炎”应用青霉素治疗。那么,该患者是否可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呢?回答是否定的,因风湿性关节炎多见于儿童,前驱期多伴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主要表现为游走性大关节炎(红肿热痛)、发热、环形红斑及心脏炎等。本患者虽然有大关节受累和抗“O”增高,但关节受累相对固定,无游走性大关节红肿热痛、环形红斑及心脏炎等,且抗“O”增高只提示近期曾感染溶血性链球菌,而并不能确诊为风湿性关节炎,因为抗“O”的抗原成分是链球菌体外产物,不能提示自身免疫反应,而真正提示风湿性关节炎的抗体是抗链球菌的菌体抗原(如抗M蛋白、抗瓣膜多糖和抗神经组织)的抗体。

对于出现关节炎表现且抗核抗体和类风湿因子阳性的年轻女性患者,应考虑到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可能,这些疾病均有其相应的分类诊断标准,我们需应用这些标准来进行诊断或排除。该患者无蝶形红斑、浆膜腔积液、多系统受损及特异性自身抗体(如抗Sm、rRNP和dsDNA等),可排除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无口眼干燥的主观和客观表现,且抗SSA和SSB抗体均阴性,可排除原发性干燥综合症。

鉴于本患者近半年来突出表现

分享

地址:北京海淀区花园北路49号  邮编:100191
联系电话:010-82266699  E-mail:bysy@bjmu.edu.cn

Copyright © 2022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京ICP备0508211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