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及眼科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科普及眼科教育 > 正文

斜视眼

发布时间:2005-12-05    点击数:

斜视眼Ø 斜视是什么?斜视是一种视觉毛病,当一个人有斜视时,其中一只眼睛会偏离了正常的位置,当其中一只眼向前望时,另外的一只眼就向内、外、上或下偏离。在部分病人,斜视眼会整天地出现,但在部分病人斜视眼只会间歇性出现,斜视在儿童中是很普遍的,大概有百份之四的儿童受斜视影响。在成年人中,斜视也可能发生。男或女性受影响的机率相等,它可以是家族性的,但是大部分患斜视的人是没有家人患斜视的。Ø 脑袋与视力一个有正常双眼共视能力的人,当他双眼同时望向一个目标时,大脑的视觉部分就会把双眼两幅大致一样的画像融为一个单一的立体画像。若其中一只眼睛偏离,例如斜视,送到脑中的画像便完全不同了。小孩子的脑袋很快便学会不理会从偏离的眼睛而来的画像,而只是专注于从正望的眼睛而来的画像,这样,双眼共视能力和立体距离的感觉就随之而丧失。成年后才患上斜视的人多数会感受到重影的毛病,因为成人的大脑已经学会同时专注于两眼而来的画像,而不能够不理会从偏离的眼睛而来的画像。Ø 弱视在儿童时期,若双眼都正常而没有偏离,每一只眼睛都能发展正常的视力。反之,斜视就使偏离的眼睛视力减褪,亦即是弱视,弱视的成因是因为大脑只注视到从正常眼睛而来的画像而忽略了偏离的眼睛。弱视的情况大概发生在一半患有斜视的孩童身上。弱视是可以治疗的,方法是遮盖视力较好的眼睛来训练视力较弱的眼睛。如果在几岁前就发现弱视并且及早治疗,视力恢复的机会很高。但如果延迟了治疗,弱视通常就会变成永久性。所以越早治疗弱视,视力恢复的机会便越高。Ø 斜视的成因和病征真正引起斜视的原因仍然是一个谜。每一双眼睛都有六条控制眼球活动的肌肉连接在眼睛的外面,其中两条使眼睛左右移动,其他四条使眼睛向上或和下移动及倾斜移动。要使双眼共同集中向同一个目标,双眼的肌肉都要达到一个平衡。脑部是控制眼部肌肉的地方,因此患上脑部疾病,例如大脑麻痹、脑积水及脑部肿瘤等的孩子很多有斜视。而白内障或损伤等影响视力的毛病也会引致斜视。斜视的基本症状是一只眼不能直视。有时候,孩子会在强光下眯起一只眼,或把头倾向某一方向。Ø 诊断在婴孩时期和入学前,孩子应接受儿科医生或眼科医生的检查,以便找出隐藏着的眼睛毛病。如亲属患有斜视这检查更为重要。要分瓣婴儿是有真正的斜视或只是外观上看似斜视的假斜视是不容易的。小孩子通常有稍宽的鼻梁;这会把眼内侧遮盖而使眼睛看似内斜,这是假斜视。这情形随着孩子渐长就会改善。但真正的斜视却不会随着孩子长大而消失。眼科医生和视觉矫正师就能够轻易分辨出真或假的斜视来。Ø 治疗斜视治疗之目的是要保持视力,矫正视觉以及恢复双眼共视能力。在详细检查眼睛内、外各部之后,眼科医生就会提供合适的治疗方法,包括眼镜、药物或手术等。如发现有弱视,就要遮眼治疗弱视。Ø内斜视这是在婴孩中最常见的斜视,这是指一双眼偏向鼻梁。这种情况通常要尽早动手术矫正,以便恢复双眼共视能力及防止弱视。Ø 调节性斜视这是在两岁或以上而患有深远视的儿童中常见的情况。年幼的孩子可以用眼调节能力来适应远视,以便看得清楚,但这调节力却可能引致眼睛内斜。用适当的眼镜去减轻调节负荷,可以矫正斜视。有时,甚至需要用双光眼镜、眼药水或特别的三棱镜片用来矫正这种斜视。Ø 外斜视这是另一种常见的斜视,外斜视通常是间歇性发生的,当孩子在望远、患病或疲倦时便会出现,这些孩子常常在强光下会眯上一只眼,虽然眼镜,眼部运动或三棱镜片可以帮助外斜视,但大多数患者都需要手术治疗。Ø 斜视手术医生会在眼球周围的组织上切一小孔以便找到下层的肌肉,再把肌肉的位置随着斜视的情况而调节。有时医生会随着不同的情况而为一只或双眼同时做手术。小孩子需要全身麻醉,而成人可选择局部麻醉。手术后数天,病人便可恢复正常生活。手术后,有部分病人需要眼镜或三棱镜的帮助,还有小部分病人会出现手术矫正过少或过多的情形,而需要再动手术。如孩子需要动手术,应及早替他进行,因为手术越早进行,便越有机会发展正常视力和双眼共视能力。手术更可改善斜视儿童的外观,使他们可以增强自信心。如其他手术一样,眼部肌肉手术也有危险性的,例如感染、出血、疤痕、以及其他引致失明的并发症。在绝大部分的情况下,眼部肌肉手术是一项安全而有效的矫正视觉方法,但它不能代替眼镜或弱视治疗。Ø 总结斜视不能随孩子成长而自动消失。孩子越小,治疗斜视的效果越好。任何年龄人士都可以接受手术以改善斜视的外观。治疗斜视的方法可以是非手术性的,例如眼药水、眼部运动或眼镜等。如需要手术,越早进行手术,发展正常双眼共视能力的机会就越高。球晶体的对焦

分享

推荐新闻

地址:北京海淀区花园北路49号    邮编:100191

联系电话:010-82266699     E-mail:bysy@bjmu.edu.cn

Copyright © 2022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京ICP备05082115号-2